44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2010 年第 4 期总第 20 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10 年机械工程师资格 全国统考 11 月 20 日举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最新消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举行 2010 年度 第二次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 西子湖畔专家汇聚 区域统筹创新发展 —— 2010 长三角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论坛在杭州举行 ………………………………… 8 ……………… 9 ………………………… 12 … 12 2010 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洛阳隆重举行 路甬祥理事长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九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年会活动 色彩纷呈 ——记年会分会场“管理创新与工业工程”论坛与高研班 回顾与远瞻——“走进车间”系列活动纪实 ……………… 1 …………………… 2 … 5 …………………… 6 主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 语国际 4 号楼 11 层 邮编: 100048 组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继续教育处 编辑: 王玲 栾大凯 陈江 李志兰 李先正 缪云 编务: 马驰 电话: 010-68799015、68799016 传真: 010-6879902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址: www.cmes.org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 年 12 月 15 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010 年 第 4 期 总第 20 期 Contents 目录 本刊专稿 认证简讯 发展高端制造业渐成制造业主旋律 专家观点 …………………………… 14

Contents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

全国统考11月 20日举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最新消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举行2010年度

第二次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

西子湖畔专家汇聚 区域统筹创新发展

——2010长三角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论坛在杭州举行

………………………………… 8

……………… 9

………………………… 12

… 12

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洛阳隆重举行

路甬祥理事长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九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年会活动 色彩纷呈

——记年会分会场“管理创新与工业工程”论坛与高研班

回顾与远瞻——“走进车间”系列活动纪实

……………… 1

…………………… 2

… 5

…………………… 6主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

语国际4号楼11层

邮编: 100048

组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继续教育处

编辑: 王玲 栾大凯 陈江

李志兰 李先正 缪云

编务: 马驰

电话: 010-68799015、68799016

传真: 010-6879902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址: www.cmes.org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 12月 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010年 第 4期 总第20期Contents目 录

本刊专稿

认证简讯

发展高端制造业渐成制造业主旋律

专家观点

…………………………… 14

Page 2: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技术领先、品质卓越、服务快捷

——2010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力劲集团 ………………… 41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机械制造)2008-2009(五)

机器视觉与工业智能的发展与前景

现场总线技术综述

职业发展教育与继续教育

盘点2010年十大最新科技 仿真机器人居首

科技动态

企业之窗

……… 25

…………………………… 29

……………………………………………… 34

………………… 39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在南昌成立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召开

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十届一次理事会议

为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陕西机械工程学会走进大学校园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分中心工作总结

浙江省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在杭州顺利进行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辽宁考区工作总结

……………… 20

……………… 21

…………………… 21

… 22

…………… 23

…… 24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2010年第二次工作在北京召开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完成2010年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各地工作动态

…… 17

…… 19

Page 3: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 ★☆★

本 刊 专 稿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0年中国机械

工程学会年会于2010年11月8日在河南省洛阳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

事长路甬祥出席会议,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到会致辞。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近千人出席会议。

年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机械史》首发式,路甬祥理事长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柏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械史》揭幕。

在随后举行的主旨报告大会上,路甬祥理事长以“绿色、智能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题

发表主旨演讲。

路甬祥指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将更加致力于科技创新,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需求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注入新的动力,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结

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绿色、智能制造也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和装备,并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依靠改革开放、科

技创新驱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作为理事长,他要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调整工作重点,积极推进适应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进步和突破的

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洛阳隆重举行

Page 4: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路 甬 祥 理 事 长路 甬 祥 理 事 长路 甬 祥 理 事 长

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适应绿色、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服务国家创新发

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李东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学

科主任王国彪教授也分别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政策”和“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回顾与展

望”为题作主旨报告。

本届年会还设立了“《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研讨会”、“智能制造专家论坛”、“机械工

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再制造技术专题论坛”、“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等12个

专题分会场,邀请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与研讨。

本届年会由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洛阳市涧西区人民

政府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相关分会共同承办,并得到了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

团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洛阳是

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本届年会在此召开将为贯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产

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

快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供稿 2010.11)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

正值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各行各业着手制订“十二五”规划之际,我们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九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洛阳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面向“十二五”研究

学会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学术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国际交

流工作委员会、科技进展与奖励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等6个工作委员会汇报了各自近年

来的工作进展,不仅讲了成绩,也讲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打算; 宋天虎常务副理事长对各

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还作了精彩的现场点评; 张彦敏秘书长作了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和2011年工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九届五

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Page 5: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作建议的汇报; 各位代表踊跃发言,对我会今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明年工作也提出

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是有巨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是

具有求真务实、和谐协作的优良传统的,再一次体会到各位理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会

议还通过了我会成立换届领导小组的提案,通过了增补理事的建议。会议开得很成功,我完全赞

同各位发表的意见。下面就明年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努力工作,再接再厉,圆满完成本届理事会指定的工作目标和各项任务

近年来,我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些

成绩应该归功于各位理事以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2011年我们要继续紧密团结广大会员和机械

科技工作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学会人才、技术与信息优势,科学判断未来经济社会

需求变化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完成机械工程路线图研究和编写任务,加

强规划对技术、产业的引导,引领机械工程学科与技术的发展,支持和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

强,为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作出新贡献。

要进一步研究新时期创新我会学术交流的动力机制、工作重点和工作形式,进一步提升学术

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学术

活动要聚焦绿色与智能为核心的先进制造的主题。加强专业分会之间、我会与相关学会之间的合

作,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管理

的创新发展。

要坚持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继续办好“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地方(走进企业)”和形式多

样的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努力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

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有特色的产业区

域集聚和升级。学会系统要建立起联合协作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和打造学会活

动的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的能力。

要发挥学会的优势和工作特点,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推动工程教育和工程师专业资质认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机械工程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

提升。努力普及先进技术,做好人才职业发展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开展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主

题的培训,为机械工程的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这里我要就继续教育工作多说几句。我们在每一个领域,都要努力适应时代、开拓创新。学

会当然不是一个教育机构,但是它承担着继续教育的任务。我们有联系专家广泛、面向企业的优

势,专业资格认证已试点多年,也做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工作。下一步在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平台建

设方面,能不能有所思考和创新?有没有可能瞄准一些科技发展的方向,比如绿色、智能、精密

制造的方向开展继续教育的专门培训计划?有没有可能像MIT(麻省理工学院)那样,把主干课

程公布在网络上以便公开获取?能不能联系一些国内外大学,通过学会的工作,选择和厘清一部

分与继续教育有关的课程,也在我们的网络上链接或者开放?有没有可能把一些重要专家的某些

有价值的讲座报告在网络上集成、发布?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把继续教育和资格认证有机联

系起来?比如可以发一个继续教育的证书,这个证书不是学位证书,跟他的工资晋级都没有联系,

但对他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一个肯定,对他参与继续教育积极性是一个鼓励。如果这样长期

本 刊 专 稿

Page 6: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4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坚持下来,我们就有可能在机械工程继续教育方面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办法。

二、认真总结5年来的工作,筹备好第10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搞好换届工作

我会系统各级组织要认真梳理和总结5年来学会工作的宝贵经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重总结根据我会实际,立足我国当前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积极组织我会专家参与国家

“十二五”规划的制订,研究制定我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充实“三个行动计划”的内涵,围

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绿色制造;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入基

层和服务企业的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制造企

业创造更多的国际知名产品和著名品牌; 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地为制造业培养素质优

良、创新敬业的工程技术人才; 坚持统筹协调,弘扬我会大联合、大协作等方面好的做法和新的

经验,发挥我会综合优势。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这些宝贵的经验和

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成为下一届理事会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建议在深刻认识我会定位和职责、继承弘扬我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完善我会的工

作机制和各项制度建设,使得会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更加有机统一,更加充分地依靠和发挥会

员、理事、常务理事在学会事务和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我会永不枯竭的活力和动力。

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要由热心学会工作、积极参加学会活动的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更有广泛的代表性、科技创新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我会的号召力

和影响力。

学会系统各级组织的构成要注意老中青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适当提高青

年科技工作者的比重。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特别重视发挥产业界科技人员的作用,适当增加企业

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增强实效。要进一步发挥学会优势,坚持自主、互利、共赢,优选合作交流重点,拓展合

作方式与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培育发展国际持续合作伙伴。不仅要发展与发达国家

的合作,而且要重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合作。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转机,拓展

互利共赢的两岸交流合作,发展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汲取先进理念、

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提升我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机械制造产业

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明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启动的一年,我会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也

十分光荣,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面临着社会和会员们新的期待。让我们坚

持以人为本,依靠广大会员,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机制和工作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努力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五年规划和“三

个行动计划”,顺利召开五年一届的会员代表大会并圆满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

发展、改革创新不动摇; 坚持我会会章规定的职责,开拓创新不懈怠; 坚持民主办会、团结和谐

不折腾;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忽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进绿色、智能制造

技术发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我会成立75周年。谢

谢大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供稿 2010.11)

Page 7: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5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将更加致力于科技创

新,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智

能制造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和装备,并将促

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届年会色彩纷

呈的分会场活动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会活动之“管理创新与工业工程”论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2010年 11月 9日在

洛阳一拖集团举办了“管理创新与工业工程”

论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处罗平处

长、王玲副处长,中国一拖集团赵剡水总经理、

郭志强副总经理、焦天民副总经理以及200余

名企业的科技人员、中层干部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焦天民副总经理主持,中国机械工

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工业工程专家

齐二石教授作了题为“创新管理与工业工程”

的专题报告,一汽轿车副总经理工业工程专家

汪玉春的报告题为“IE创新是自主汽车企业发

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两位专家教授的精彩

报告,深入浅出紧扣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

这一发展主题,以企业实践活动为案例进行分

析研讨,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两位专

家从理论分析和企业实践两个层面均指出: 创

新管理、工业工程应用不能照搬国外的,要走

中国自己的路,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论坛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会上讨论热烈,

会下交流活跃。与会代表都表示收获很大,希

望学会今后多组织这样的讲座,推动企业的自

主创新。

年会活动 色彩纷呈——记年会分会场“管理创新与工业工程”论坛与高研班

“焊接智能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

用高级研修班”活动

2010年11月11日上午,来自国内10个省

(市)、自治区70余位从事焊接技术的专业人士

聚集郑州,参加“焊接智能技术及其在机械制

造业中的应用高级研修班”为期3天的学习。高

级研修班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省机械工

程学会共同举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丁培 顾

问、罗平处长、王玲副处长、河南省机械工程

学会高文生秘书长出席并主持高级研修班培训

活动。

“焊接智能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

用高级研修班”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

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现代制造”领

域的一次专项活动,是针对焊接专业人才举办

的高层次研修班。举办高级研修班的目的在

于,通过智能化焊接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培养

该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制造业企

业改进重要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

的消耗、实现绿色制造提供智力支持。

本 刊 专 稿

Page 8: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6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 ★☆★☆★——“走进车间”系列活动纪实

本期高级研修班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机

构、企业的7位教授、专家讲课,授课教师根

据其科研和应用研究实践成果,分别从技术研

发、应用、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讲述了焊接智

能化技术,展示了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专家

学者们通过实例授课和指导,帮助与会学员结

合自己的工作提高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学习,掌

握其中的技术要点和应用方法。高研班安排每

位专家授课后请学员们当堂提问交流,学员非

常珍惜与专家的交流学习机会,交流互动积极

活跃。本期高研班还安排学员们到自动化焊接

设备制造企业现场参观学习,一方面了解焊接

装备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了解国内企业对焊

接装备的需求。

通过本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员们感到

收获很大,有很多学员撰写了学习体会和学习

总结。学员们在总结中表示: 焊接工艺技术千

变万化,通过参加这次“焊接智能化技术及其

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收获了新的技术和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启

迪了思路、储备了能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处 2010.11)

回 顾 与 远 瞻

“我国制造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许多领域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的低端,创新能力较弱,

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大型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少,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

国。因此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绿色制造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的同时,努力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路甬祥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

了积极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

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提

出的《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

见》,切实的将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活动推向高

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力组织专家深入企业

提供咨询指导,积极展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

行动”。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走进车

间”系列活动。

“走进车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走进车

间、高档数控机床与制造工艺创新论坛两种

形式,是面向企业工程师的一种现场技术研

讨会,把技术前沿、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等,

落实到企业的车间层面。以专家讲解、现场交

流的方式进行,实地交流与实践讨论相结合。

就车间内的各种技术问题开展主题研讨会,

每场邀请3~4位行业专家(院士),共同研讨

技术走向、企业自主创新及各类新型设备如

何服务企业应用等。所有参与人员均为企业

一线车间的工程师、生产主管、技术主管、总

工、研发经理、测试主任等技术骨干。其最大

的优势就是通过学会的智力资源、组织资源

进行技术创新与现场应用的高效对接,即实

际实地、及时准确、为技术信息效用匹配而打

造的一个全新平台。

2009年6月走进内蒙一机集团、10月走进

陕鼓集团; 2010年4月走进沈冶s、5月走进齐

车,6月走进济二机床……,每一步迈进与实

Page 9: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7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施,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该活动也逐渐受

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好评,在业内拥有了一

定的影响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彦敏、中国机

械工程学会学术与会员处处长左晓卫接受机械

工程导报采访,他们分别从学会、专家、企业

角度分析了“走进车间”系列活动对行业的推

动作用。

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

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提出

《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帮

助企业在经济危机下走出低谷,提出科学技术

工作者要更多的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路甬

祥理事长一直要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下简

称“学会”)工作要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要求

科技工作者把知识、技术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起来。路甬祥理事长曾指出: 学会作为一个学

术团体,不应该把活动仅仅局限在学术领域或

者学者之间的交流上,更应该推动学者、专家、

工程技术人员到基层和企业接触,搭建交流的

平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把知识、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转化为社会效益。学会在

这种背景下策划了“走进车间”系列活动,以

“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为宗旨,为企业在技术

上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以说策划与开展“走进

车间”系列活动是学会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

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中心,而实现工作

转型的一个举措。

“走进车间”实际上是针对车间存在的技

术、管理问题请相应专家给予解决的一个活

动,在活动形式上讲是很微观的技术交流。为

了搞好这一活动,在每次活动之前学会要进行

企业调研,把企业反馈过来的技术问题、管理

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充分与企业沟通,进而

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从2009年6月起,以内

蒙古一机集团为起点,“走进车间”系列活动已

经陆续在沈阳、齐齐哈尔、济南等地开办多次,

短短一年时间,“走进车间”活动受到多家企业

的支持与认可。

举办一个行业活动有没有效果,很重要的

就是看服务的对象对这项活动的认可及是否具

有持续性。张彦敏认为,“走进车间”已经初步

达到了预期效果。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存在都是应社会的需

求而生,为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作

为学会,张彦敏认为也应该像企业一样,能够

为用户的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以满足它的需

求,那么学会提供的就是各种智力的支持,信

息的服务。学会会把“走进车间”系列活动当

作一个重要的产品提供给会员,他希望该活动

能不断完善,打造成学会的一个品牌,持续做

下去。

深 入 基 层 服 务 企 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 张彦敏

“走进车间”系列活动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专

家团队,目前其主要构成是以科研院所及大专

院校的专家学者、供应商技术专家等为主,他们

效 应 与 效 果 —— 寻 找 最 佳 契 合 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与会员处处长 左晓卫

分别从前沿技术、工艺发展与产品设备应用的

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解疑或课题交流,同时也会

在“走进车间”系列活动中宣讲新技术、新成果。

本 刊 专 稿

Page 10: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8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因此,针对目前专家构成与“走进车间”活动近

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与会员处处长左晓

卫从专家邀请与交流效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提出问题宜具体而深入

“走进车间”系列活动是学会借助专业智

力优势和合作方协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

一个服务平台,提交问题或交流课题时,宜具

体、准确,可以通过宏观技术方向的宣讲,拓

宽视野、扩大活动的影响,微观的技术或工艺

的改善则直接惠及企业,而宽泛和模糊的提

问,难以使“问与答”准确对应。所以针对不

同的需求,建议遵循这个原则: 为一线工程师

服务,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细致到生产或加工工

艺中的具体环节,宏观内容则以最新行业热点

和技术发展方向为主。

二、解决技术难题宜开放和有远见

有时候企业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认

的行业性难题,不可能要求专家一次性“手到

病除”。充分利用“走进车间”这一活动平台,

围绕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听取不同领域专家的

意见,通过交流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有针对

性的与专家共同攻克难关。专家的研究离不开

原始数据的积累与分析,研究成果的应用更离

不开实践的检验,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双赢是我

们的期待。

三、专家的选择宜切合实际

承办“走进车间”活动的企业,或多或少

都非常希望院士或业内知名学者能够参与交

流,这体现了企业对新技术的渴求和对专家们

的认同,但同时,凡专家必“术业有专攻”,只

有针对不同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选择才会有利

于答疑解惑。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与企业息

息相关的重要供应商中,其技术负责人通常也

是业内知名专家,有时候,来自院校的专家、学

者讲的内容会理论性偏强,需要听者具备良好

的知识体系架构与深厚的技术背景才能充分理

解。来自供应商的专家提供的技术讲解更多会

结合应用案例,易于一线工程师理解。以解决

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选择适宜的专家。通过

“走进车间”系列活动,建立起企业与专家的直

线联系,并把活动作为企业与不同领域专家之

间的常态交流平台,借助长期的相互交流最终

得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企业工程师知识背景和问题类型进行

专家邀请,做到真正“讲者有其听,听者有其

用”。如: 可针对不同问题和企业需求,由一线

工程师和经过挑选的适宜的供应商技术专家开

展专场技术交流,以解决企业所遇到的具体问

题为例,探讨目前最新或最成熟的解决方案。

充分做好来自企业一线的问题调研,提前

做好技术交流准备,是使这项活动彰显效果,

达到“问题有出处、解决有去处”的目的有效

保障。

(本刊编辑摘编自机械工程导报 2010.8)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考11月20日举行

11月20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机

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

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

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海南、

重庆共25个省区市同期举行,共有1058名工

★☆★ ★☆★

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考试,全国共设有31个

考点、40个考场。

考试作为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不可或缺的

重要环节,自2004年至今已经举行了七次。

本次考试由北京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负责

组织。为保证考试工作的质量,11月17日,学

Page 11: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9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院召开了全国考试工作电话会议。中国机械工

程学会宋天虎常务副理事长高度重视考试工

作,对各考区提出三点希望: 一、各考区一定

要将考试工作组织好、服务好; 二、考试纪律

是考试的生命线,各考区一定要下定决心杜绝

抄袭、作弊等违纪行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

公正性; 三、责任胜于能力,把责任变为行动,

希望各考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会

上,学院相关负责人对考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

题也做出具体要求。

考试期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人对

全国11个省市的考点进行了巡视。宋天虎常务

副理事长巡视了浙江考点,张彦敏秘书长巡视

了山西考点,陈超志副秘书长巡视了辽宁考

点,继续教育处罗平处长巡视了天津考点,王

玲副处长巡视了北京考点,除此之外,学会向

河北、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新疆等地的

考点也派出相应的巡视人员。

中国科协对本次考试工作也非常重视,中

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梁英南巡视了沈阳考

点。此外,中国科协所属的开展工程师资格认

证试点工作的全国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

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派代表分别

观摩了浙江、辽宁和北京等地的考试现场工作。

根据考试工作会议的要求,考试结束后,

大部分考区都举行了考生、工作人员、辅导老

师共同参加的考试座谈会。座谈主要是收集考

生对考试大纲和指导书的深度、考题的难易程

度、考试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和考生对认证工作

的需求度等的具体意见,目的是了解考生的需

求,以便在今后的考试工作持续改进。绝大多

数的考生对学会考试组织工作表示认可,对考

试内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希望学会能够持

续推进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扩大机械工

程师资格的社会影响力。

(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中心 2010.1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最新消息

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最新消息通报: 截止

2010年12月4日,通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

技术资格认证的机械工程师以及机械设计、热

处理、物流、工业工程专业工程师和见习专业

工程师共有11567人,其中:

机械工程师 2186 人(含 67 人取得英国

工程委员会“技术工程师”和“特许工程师”

资格);

专业工程师466人(其中: 机械设计工程

2010年 2月8日至2010年12月4日机械工程师通过人数: (共321人)

北京(10人)

张 朱鹏林 张春林 樊哲亮 程 熠 皮晓丽 杨柏森 姜 鹏

庞辉仙 刘 辉

★☆★☆★☆ ☆★☆★☆★

师87人,材料热处理工程师140人,物流工程

师62人,工业工程师157人,设备维修工程师

20人);

见习专业工程师8915人(其中: 见习机械

设计工程师6461 人,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

561人,见习物流工程师917人,见习包装与食

品机械工程师371人,见习工业工程师605人)。

现公布近期通过的技术专业资格认证人员

名单。

认 证 简 讯

Page 12: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0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天津(26人)

岳志颖 李文龙 周 静 奚文亮 张 旭 郑 辉 杨铁山 陈绍新

黄维华 楚永志 朱连顺 孟 杨 戴伟鹏 刘 熙 李瑞亮 边孝梅

李 彪 段 愚 赵鸿汉 王 玺 张俊高 龚高石 孙 瑞 李 志

侯 飞 韩 飞

河北(11人)

石志伟 葛云志 杨林鑫 刘广华 贾文平 姚辰龙 张金涛 石胜松

玉金贵 李生文 王振锋

山西(72人)

吕晓丹 安爱英 杜 川 吕大伟 刘 洁 王振中 王福平 李志刚

董海霞 郭 剑 白彦峰 李海军 李素勤 高 娟 王小勇 曹旭平

黄 林 葛 寒 苗莉莉 寇晓晨 胡来文 何向龙 孙 艳 刘振华

刘俊明 郭 宏 杨京芳 杨建卫 姚小丽 柴雪娥 杨士侠 牛子龙

张欣荣 李斌斌 王秀花 张晓风 马 煜 韩彦平 赵 娟 张 博

董竹林 安多刚 池 浩 冀利军 刘志明 唐生春 张文柱 姚叶才

刘瑞琴 秦春媛 贾国栋 张 伟 安瑞兵 刘文虎 丁 琪 郅有勇

文坤坤 温展学 陈长发 王俊爱 余相先 龙丽美 杨晓婷 张勇明

张红燕 王志毅 牛旭峰 冯明豪 吕石磊 周玉奇 范永亮 彭 鹏

辽宁(2人)

姜玲玲 李福龙

黑龙江(5人)

韩守振 刘治福 王秀为 惠彬彬 李雪梅

上海(20人)

刘玉亭 杨振宇 罗 毅 沈卫平 谢建蔚 李文峰 吕增元 刘学赓

吴正华 陈 翔 王云祥 周济宇 李耀岗 张 鸣 滕 君 万顷波

周庚松 曹 季敬能 李松陶

浙江(28人)

卢晓舜 冯 元 胡万明 刘荆勇 徐健伟 朱官强 蔡 雹 陈小海

沈铁军 孙建军 王荣伟 徐应香 殷 兰 周德富 陈叶挺 黄立锋

刘 聪 刘晓雄 王 煊 吕旭波 刘 华 项兴华 魏建彪 谭永石

余 璐 周志斌 梅金丽 陈明珠

江西(2人)

符剑德 李小勇

山东(5人)

丁启伟 李云英 赵金官 谢 滨 李成广

Page 13: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1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湖北(23人)

黄伟成 魏小华 陈春红 陈学军 张纪坤 江 浪 彭均利 罗虎勋

陆 奇 彭 磊 吴求兵 尹超波 甘纯刚 陈宇翔 张晓亮 范准峰

付昌彪 张汉侠 郑 洋 叶 洵 蔡 攀 毛燕明 张向敏

湖南(3人)

周远程 贺桃香 张东春

广东(44人)

李祥浩 许忠荣 赵云力 罗伟洪 杨 瑞 康露珍 黄 瑞 陈继炳

曾渝恒 肖冬苟 刘 洋 董鹏举 陆相鹏 谢富强 刘 涛 周青生

于 洋 杨立伟 鲁立民 邸 峰 赵美兰 李永兴 曹金龙 谭见洋

余 科 刘希昌 许红星 魏海洋 郭建伟 刘衡阳 史兆杰 刘汉发

姜明辉 廖九胜 颜荣华 冯竟道 石 晨 俞 斌 荀晓佳 谢胜青

刘 伟 古福兴 黎勇军 秘晓宇

广西(2人)

陈建云 钟立杰

四川(27人)

刘 建 詹 旗 牛海东 叶跃龙 李春艳 张远辉 田 斌 周国松

廖云鹏 张 东 黄大友 刘 伟 邱志国 郑志新 谌 伟 胡建军

刘 宇 黄泽森 王建平 邓 科 沈利剑 刘文彦 邓先智 张 明

赵健中 梁春光 黄国岭

重庆(2人)

余宋剑 王俊林

陕西(3人)

高 珂 蒋明明 李重伯

甘肃(8人)

门永卿 叶红奕 张和平 苟玮宾 秦继新 汪孝林 胡建军 张君峰

海南(6人)

吴 文 钟福辉 吴辉腾 黄旭沸 华 峥 王明石

河南(1人)

程世杰

新疆(2人)

董 伟 周良博

宁夏(19人)

牛广军 姬 涛 金军业 金福军 高 强 杨占富 刘艳玲 贾 华

周永兴 贾 鹏 刘凤林 赵 彦 王学银 马玉山 常占东 李虎生

岳 玲 杨 东 王海东(本刊编辑 2010.11)

认 证 简 讯

Page 14: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2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举行2010年度第二次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工业工程分会于

2010年 10月 23日、30日举行2010年度第二

次“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考试在北京联

合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中北

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秦

皇岛分校、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机

电学院、江苏省机电工程师进修学院、浙江工

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理工

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湖北汽车工业

学院、西北科技大学、湖南省工业工程学会和

陕西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学院等全国20 所培

训中心同期进行。共有40余所高校和部分社会

人员总计704人参加了本次考试。中国机械工

程学会继续教育处王玲副处长、工业工程师资

格认证专家组专家程光教授巡视了北京联合大

学考场,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秘书组付萍老

师、工业工程分会李建国博士巡视了中北大学

考场,缪云老师、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专家组

专家孔繁森教授巡视了吉林大学考场。工业工

★☆★☆★☆★ ★☆★☆★☆★

程师资格认证专家组专家鲁建厦教授、栗全庆

教授、徐瑞园教授、张新敏教授、朱玉杰教授、

邹安全教授也分别对各地见习工业工程资格考

试现场进行了巡视和考查,并与各培训中心负

责人、培训教师就开展考试的准备情况和见习

工业工程资格认证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

讨。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推动了我国高等

院校的学科建设,加强了实践应用环节,缩小

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由中国机械工程

学会及其工业工程分会根据企业、社会及用人

单位对工业工程师的需求设立,属于机械工程

师资格认证体系中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范畴。

该认证标准得到了高校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为推动我国工程师制度的改革,促进专业

技术资格国际间互认,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国际

化,我们将陆续推出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等工

作。希望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支持参与,推动工

业工程在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项目组 2010.11)

西子湖畔专家汇聚 区域统筹创新发展——2010长三角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论坛在杭州举行

11月22日,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江苏

省机械工程学会、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

办,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浙江大学工程训练

中心承办,以“区域统筹和创新发展”为主题,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机械分论坛——“2010

长三角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论坛”在浙江

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执

★☆★☆ ☆★☆★

行副理事长李大柯、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

副秘书长蒋财根分别致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八届一次

会议代表和来自沪苏浙三地的专家学者47 位

嘉宾出席论坛。

李大柯副理事长指出,论坛的议题是“见习

Page 15: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3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论坛将围绕如何开

展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如何培

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研讨相关体系

文件、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论坛的举办对沪苏

浙三地机械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方面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应

邀在论坛作“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相关情况报

告”。报告指出,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中国机

械工程学会系统稳妥推进机械工程师资格认

证,促进了机械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报

告着重阐述了在理事会的带领下,学会系统开

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创新思路、合作系

统、课题研究、例会制度、文件体系、试点带

动、互认协议、统一证书、广泛宣传、企业认

可,以及在机械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见习工

程师资格认证等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效。报告从

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企业需求、

发挥专业和区域优势,继续做好工程师技术资

格认证工作,增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和

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对今后工作提出设想

和指导意见。

蒋财根常务副秘书长介绍了上海市机械工

程学会负责组织起草的“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

资格认证实施细则”,和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

上海大学机械与自动化控制学院对该细则的研

讨及试点进展情况。

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负责组织起草的“见

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纲”和“见

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修改

稿)”,由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周继烈

在论坛上作专题报告。报告就见习机械制造工

程师应具备的能力水平,包括机械制造基础知

识、工程综合能力,考试形式与内容等评价要

素作相关说明,并对实施细则提出修改意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资格认证中心江苏省分

中心副主任徐林介绍了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开

展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思考,

提出制定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认证质量管理体

系标准、管理办法和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要求。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资格认证中心栾大凯向

与会代表介绍了已经开展的专业见习工程师资

格认证试点情况、特色和经验。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浙江省科技

教育中心、浙江省电力设备总厂、杭州市特种

设备检测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

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宁波理工

学院、嘉兴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

波职业技术学院等代表,分别对资格认证、考

试大纲、实施细则、学生会员和参与试点,提

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资格认证中心的指

导下,经过近年来沪苏浙三地机械工程学会的

启动和磋商,继4月20日上海见习机械制造工

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讨论之后,本次论坛讨论通

过了“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

纲”和“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

则(修改稿)”,并就开展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

资格认证试点工作达成谅解,议定认证方案的

核定进程。宋天虎常务副理事长宣布,在中国

机械工程学会批准“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

认证”工作体系文件后,由长三角机械工程学

会先期开展见习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

工作,取得实效和经验后推广,为制造业培养

素质优良、创新敬业的工程技术人才。

论坛代表参观了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热

加工和先进制造车间,考察了压力加工、焊接、

铸造、热处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特种工艺

装备及规模,观摩和体验了现场制造技术演示。

代表们对该中心可提供的实习训练能力印象深

刻,对为论坛提供的支持和服务表示感谢!

(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1)

认 证 简 讯

Page 16: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4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渐向中

国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工

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业内专家表示,

当前,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是振兴中国制造业

的契机,更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转变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制造业

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近日举行的中

国制造业高层论坛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

及来自企业的代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

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与会人士一致

认为,中国制造业应立足自主创新,向高端制

造转型; 推动低碳发展,向绿色制造转型; 加

强信息化建设,向现代服务制造转型。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渐

向中国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

的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在经

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话

题在业内逐渐升温。如何推动“中国制造”突

破价值链低端,更是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

论坛、会议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指出,当前,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契

机,更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

变的主要动力。

高端制造业是突破口

2009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出台

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和转型升级政策,为我

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表示,中

国一定要发展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

装备装备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转变,高端制造业是突破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介绍

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产业结构调

整,使一些跨国公司将制造企业从中国迁移到

周边国家和地区。不过,该中心的调查结果表

明,大多数跨国公司选择继续向中国大陆转移

产品和技术,而且转移重点不再是低端制造

业,而是区域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以及为

此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制造业兴国”就

一直是各国倚重的战略要点之一。目前,美国

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高

端制造业仍然是这些国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

关键,也是这些国家发展的重点。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介绍说,

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提出美国要重新回到“制

造业时代”,这预示着美国未来将把更多的精

力放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

自主创新能力需提高

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而工业强国

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

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

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高端制

造业。

莫玮认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一方面

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较

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

要立足我国制造业基础,着力推动钢铁、有色、

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

发展高端制造业渐成制造业“主旋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左永刚

Page 17: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5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价值链高端延伸。

“将高端制造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是我国政府科学判断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

决策,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积极推动‘中国制

造’突破价值链低端的重要举措。”莫玮表示,

要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大型龙头企

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着力自主创

新,加强品牌建设,促进集约发展,积极推动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推进工

业强国建设。

在积极探索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有效

途径方面,莫玮表示,要着力增强制造业的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建设国际领先的产业

基地和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推动传统产

业提档升级,同时积极发展先进的生产性服

务业。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跃龙认

为,中国工业要做强,首先得发展高端制造业,

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国际金融危机下,一些

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更严,只有依靠自

主创新才能发展我国的自主品牌。

谈到自主创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总

经理赵剡水认为,自主创新对于国内制造企业

来说非常迫切。如果不抓紧自主创新,产品技

术不能提升,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企业也

不可能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高新区率先抓机遇

作为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高端制造

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

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目前,高新区已经成

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2009年底,潍坊高新区提出建设高端制造业

先行区、聚集区、示范区的目标。为此,维坊高

新区将重点完善LED、光伏、动力等产业链条。

2010年7月,兰州高新区与甘肃省建设投

资(控股)集团总公司、意大利SELI公司就建

设隧道掘进机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不久

后,总投资约15亿元,集研发、生产、总装、

配套、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隧道掘进

设备生产基地将在兰州高新区彭家坪新区拔地

而起,实现世界先进盾构机“兰州制造”。

同样是在7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

长春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中航工业长春航空科技

产业园落户长春高新区。该产业园将建5个产

业区: 航空产业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动力

锂电池产业区、先进复合材料件及轨道客车配

套件产业区、研发及综合配套区,重点开发生

产汽车零部件、轨道客车配套件、电动客车、新

能源产业及装备、动力锂电池和复合材料产

品、航空、非航空燃调类及阀类产品等。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纷纷作出了重要战略安

排。深圳提出了为高端制造业腾出空间的发展

思路; 上海将保留高端制造业,转移中低端制

造业等。

——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罗军

新兴技术推动高端制造业崛起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预

示着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科技变

革。高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对其他新

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低碳技术、信息技

术等新兴技术将推动高端制造业崛起。中国制造

业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抢占行业制高

点?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

行官罗军,解读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机遇。

专 家 观 点

Page 18: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6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记者: 高端制造业的内涵是什么,将带来

多大的产业机遇?

罗军: 高端制造业就是具有高附加值、高

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其显著特征是高度信息

化、智能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高端制

造业将推动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对传统制

造业来讲,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挑战。所以,传

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显得十分必要。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

式都将被新的模式取代。

记者: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端制

造业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罗军: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传

统制造业面临被边沿化甚至被淘汰的风险,新

兴技术将推动高端制造业领跑全球经济。高端

制造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未来经济的“总

引擎”,将主导未来全球经济的重新布局。

记者: 你怎么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罗军: 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不错

的业绩,但是整体上还处于低附加值阶段,处

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偏向中端水平,面对国

际市场的不断挤压,生存空间在逐步缩小。因

此,中国制造业应该在产业结构、外贸结构方

面做适当调整,改变依靠出口拉动的粗放式发

展模式。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在部

分领域崭露头角,高铁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

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中国高铁,庞大的产业链和

诱人的商业利益,让国际上每一家上下游厂商

都满心欢喜。当然,中国高铁仅仅是成功地迈

出了第一步,下一代高铁将如何创新,能否实

现5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时速,还有赖于未

来科技的发展。

记者: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高端制造

业的发展机遇?

罗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造业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制造业不可能

在短短30 年就走完西方工业化国家上百年的

历程。在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产业重新布局

之机,中国应该抓住低碳技术、信息技术等新

兴技术加速发展的机会,做好下一轮经济起飞

的布局,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高端技术的

支撑,而欧美长期封锁对中国的高端技术出口,

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发展迟缓。近年来,依靠自

主创新,中国在高铁、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

域取得了突破。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利用信息化不断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实现

智能化、信息化的目标。未来中国应广泛推进物

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和产业的广泛应用。

记者: 你认为中国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

存在什么问题?

罗军: 中国制造业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

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对研发的重视也不够,产

品缺乏足够的科技含量,这是当前发展的短

腿。但是,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因此,如果中国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就可能

搭上下一轮全球经济起飞的快车。

记者: 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具备哪些

条件?

罗军: 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技术、人才的

支撑,需要政策的配套,也需要产业的配套。发

展高端制造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

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当前,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和

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高端

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在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科

研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等诸多方面给予重

点扶持。高铁、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应该

引起地方政府和广大制造企业的关注和参与。

记者: 当前亚洲制造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

战,应该如何调整发展战略?

Page 19: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7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罗军: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

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美

国要重新回到“制造业时代”。美国一直是世界

上制造业最具竞争实力的国家,其他国家无法

比拟,这也是美国经济一直强大不衰的主要原

因。美国强调要重新回到“制造业时代”,也说

明了美国已意识到过去片面强调了金融资本和

虚拟经济的作用,未来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

美国重新回到“制造业时代”对亚洲是一

个很好的参考。目前亚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工业

化过程中,制造业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亚洲

各国应该抓住机会,把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发

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记者: 第四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将于

2010年 10月举办,本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

主要关注哪些问题?

罗军: 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

没有先进科技支撑的制造业是没有前景的。

因此,我们将“低碳技术、信息技术推动高端

制造业崛起”列为第四届亚洲制造业论坛的

主题。

在专题设计上,我们专门开辟了“我们的

高铁时代”、“物联网产业化对制造业的带动”、

“中国与东盟工业一体化”等专题。

中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欧美技术严

加封锁的状况下,能够生产出全球最快的高

铁,并且很快产业化,这对于亚洲制造业来说

是一个特大喜讯。未来几年,中国高铁每年的

投入都将在8000 亿元以上。面对这样庞大的

“蛋糕”,广大制造业企业如何参与进去?“我

们的高铁时代”专题将对此进行讨论。高铁必

将带动庞大的高铁产业崛起,不仅将推动区域

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带来交通物流、装备制

造业、新材料新科技、电子集成等庞大的商机。

“我们的高铁时代”专题得到了铁道部的高度

重视,这样有利于我们对中国高铁产业的未来

发展战略有更深入的了解。

目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

代,新一轮信息革命正悄然到来。世界信息业

巨头如微软、IBM、惠普、思科等都热衷于推

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云计算”,这标

志着未来科技的竞争将可能迎来一场大的变

革。物联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那么,物联

网对制造业有什么影响,物联网如何与高端制

造业结合,物联网给制造业带来哪些商机?

“物联网产业化对制造业的带动”专题将围绕

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2010.8)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201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0年9月10-12日,机械分委员会召开

本年度第二次工作会议。分委员会主任李培

根、副主任宋天虎、陈关龙及10位分委员会委

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分委员会副主任宋天虎主持。

会议内容包括: 一、研讨机械分委员会有关工

★☆★☆★☆★☆★ ★☆★☆★☆★☆★

作; 二、审议“2010年认证有效期到期专业有

效期延期申请报告”; 三、讨论“2010年下半年

认证专业自评报告审阅意见”; 四、学习路甬祥

理事长关于学会人才工作的指示。

一、研讨机械分委员会有关工作

1.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认证情况介绍

专 家 观 点

Page 20: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8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分委员会委员吴昌林首先介绍了大连理工

大学机械类专业认证情况。在前期经过专家审

阅自评报告、专家组确定考查方案等准备工作

就绪后,专家组进入大连理工大学进行现场考

查。吴昌林委员认为此次认证工作量明显大于

以往对单一专业进行认证,通过专家们和秘书

们的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完成考查任务。吴昌

林委员提出,在对多个专业同时认证考查时,

进校考查工作模式能否考虑专家工作的矩阵式

分工。横向按专业分组,纵向按一级指标内容

分组,最后考查意见由专家组统一形成。专家

组形成意见时要坚持从严的方针,同时要与被

认证专业进行必要和良好的沟通。多专业同时

认证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同专业的差异。

对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程专业认证考查是机械分委会开展专业认证工

作以来第一次对一个学校机械类的三个专业点

同时进行认证。分委会委员们认为,此次认证

工作为分委会今后开展以机械类多专业联合认

证的方式开展认证考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

累了工作经验。

2. 关于2010年专业认证结论有效期的问题

分委会秘书处向各位委员传达了2009 全

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会议精

神。2010年起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在对认

证专业做出认证结论建议时,可以按照试点办

法和有关文件的精神给出6年或3年的认证有

效期,专家委员不再对此作出统一要求。

考虑到2011 年部分认证有效期满专业点

将会重新申请认证,为稳妥推进认证工作,

2011年新受理认证专业点的数量应比2010年

适当减少。

3. 研究分委员会两项工作

陈关龙副主任结合“2009年专家委员会会

议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简报》(2009年

第6期),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以及机

械分委员会以往认证情况,提请分委员会研讨

现场考察报告的撰写格式问题和申请设立分委

会秘书处事宜。经研究,分委会形成以下决议:

第一,为解决各现场考查专家组形成的现

场考查报告格式差异和内容详略程度差别较大

等问题,本次会议通过了分委会秘书处起草的

“现场考查报告(机械分委会参考格式)”。委员

们认为,因考查时间较短,考查报告又应在考

查期间完成,因此重点应在不足之处的分析和

打分的说明。

第二,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认证工

作,根据2009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

会主任会议精神,机械分委员会于2009年2月

向主任会议提出了设立分委会秘书处的申请。

2010年7月,专家委员会制定《全国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和分委员会管理办法(试

行)》。机械分委员会将严格按照该办法的有关

规定,调整分委会成员结构,整理相关补充材

料,并于近期向专委会提交有关材料。

二、审议“2010年认证有效期到期专业有

效期延期申请报告”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

化专业、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东

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山东大学机械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的认证有效期到

期。本次会议集中审议了上述四个专业有效期

延期申请报告。委员们依据《全国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工作手册(2010版)》有关规定和“全

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关于2007年通

过认证专业有效期延长申请工作安排的通知”

(教工认函[2010]9号)文件精神,认真审议了

上述四个专业的延长申请报告和各年度改进报

告。经过充分讨论,委员们形成共识,对此次

申请延期的四个认证专业均需开展入校考查,

并要求申请延期的学校和专业提供进一步的状

Page 21: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19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态保持情况说明以及改进情况说明。分委会将

根据延期申请专业的补充资料,结合延期审核

现场考查专家组的考查意见组织第二轮审核,

形成是否同意有效期延长申请的结论建议。

三、讨论“2010年下半年认证专业自评报

告审阅意见”

2010年下半年,机械分委会将派出专家组对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北京化工

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进行入校考查。秘

书处向委员们汇报了两专业自评报告专家审阅意

见汇总情况。分委员会委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标准(试行)》指标体系逐项审议自评报告

审阅意见汇总,并形成了分委会审核意见。

宋天虎副主任指出,在审阅自评报告时,

要坚持以毕业生能力实现为出发点,以课程体

系为核心,重视考查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

和其工程性、先进性,牢牢把握从严原则,认

真考查被认证专业对于认证标准七个方面的达

标情况。申请认证的专业要适应认证标准,专

家对标准把握的尺度要尽量统一。

四、学习路甬祥理事长关于学会人才工作

的指示

会上,宋天虎副主任传达了路甬祥理事

长关于学会人才工作的指示。路甬祥理事长

指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制造技术与产

业发展的大趋势,调整我会新时期的工作重

点,积极推进适应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进步和

创新突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推进以企

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制造产业的自主

创新能力,培育适应绿色、智能制造的创新创

业人才,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

能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做出

新的贡献。

委员们对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

论,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委员会一致认为,

分委员会通过工作会议平台加强了沟通,理清

了工作思路。分委员会主任李培根强调,认证

工作应该对高等教育起导向作用,指导高校完

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既有理论

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委员们通

过研讨会交流思想,为认证工作的发展指明了

方向。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秘书处 2010.10)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完成2010年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根据教高司函[2010]95号文件、[2010]209号文件精神,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审核了大连

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三所大学5个机械类专业的认证申请报告和自评报告,并于

2010年6月、2010年10月,分别派出现场考查专家组进行入校现场考查。2010年机械分委员会

新认证的专业点包括: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 大连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 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至2010年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等4个机械类专业认证有效期即将

★☆★ ★☆★

工 程 教 育 专 业 认 证

Page 22: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0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在南昌成立

2010 年 9月 24 日,江西

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

会成立大会暨工业工程应用

与推广学术研讨会在南昌航

空大学办公楼视频会议室隆

重举行。省学会李立德理事

长、省学会副理事长、南昌航

空大学校长余欢、省学会副理

事长兼秘书长李海先、南昌航

空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饶

国宾教授、省学会副秘书长熊

河根、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会

议的工业工程专家虞银水高

工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饶国宾教

授主持。省学会副理事长、南

昌航空大学校长余欢教授首

先致辞。省学会理事长李立德

教授在致辞指出,工业工程分

会的成立是我会学会建设工

作中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些年

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路甬

祥理事长的领导下,各方面的

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

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

叉学科,分会工作大有可为,

希望大家努力,把分会的工作

做好。为企业服务,搞好产学

研结合,为江西经济建设作出

更大的贡献。

王有远教授为工业工程分

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吴禄

慎教授,周尔民教授,金文辉

高工,谭振华高工为工业工程

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孙士平老师为工业工程分会第

一届理事会秘书长。大会审议

《学会章程》草案等材料,经协

商讨论,产生了分会第一届理

事成员。与会代表就分会成立

后的工作设想进行了研讨,提

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会议组织了学术交流。南

昌航空大学王有远教授、江西

理工大学伍建军博士、上海汽

车虞银水高工等做了专题报

告,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

工业工程的应用及发展。报告

内容丰富、精彩,得到了与会

听众的高度评价。工业工程分

会是一个“产学研”交流的平

台,分会将服务地方经济、服

务社会,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发

展发展做出贡献。省内大专院

校及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企业单位的五十多名代表参加

了成立大会和学术研讨会。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0)

(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2010.11)

到期,4个专业均提交了有效期延期申请报告、各年度整改报告及自评报告。分委会集中审议了

各专业的认证材料后,于2010年10月、11月分别派出现场考查专家(组)进行了延期申请入校

考查。分委会2010年机械分委员会开展有效期延期审核认证的专业点包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现场考查组完成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形成现场考查报告等环节的工作,并将现场考查

报告提交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认证结论建议后,提交全国工程

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审议。

自2006年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截止2010年底,机械分委会根据申请完成了对

机械类专业15个学校试点工作,并对其中4个有效期到期的专业点开展了认证有效期延期认证。

Page 23: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1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十届一次理事会议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于2010年10月15日上

午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第十次会员代表大

会。大会通过了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九届理

事会财务报告和监事会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

由39名理事组成的第十届理事会和由3名监事

组成的第三届监事会。市委老领导欧阳文安和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贺慧玲应邀出

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他们祝贺大会的召

开,肯定了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的工作并提出了

今后的希望和要求。

下午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十届一次理事

会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由20名常务理事组

成的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李济生当选为

理事长、唐维当选为秘书长、马光忻当选为监

事长。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 2010.10)

为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陕西机械工程学会走进大学校园

2010年11月4日,应西京

学院机电系蔡红专主任的邀

请,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国梁为大

学一、二年级的数控专业学生

讲述我国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160个座位的大教室座无虚席。

任国梁秘书长以这样的几

句话开场:

“回忆历史,看我国数控

机床五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体

会到发展的艰难、辛苦、曲折;

面对现实,看到改革开放的伟

大成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成就感; 看数控机床拥有

量,看到了我们施展才华的舞

台,在数控机床的广阔天地能

大有作为; 展望将来,感到历

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数控机

床的高端产品上,我们一定要

将‘中国创造’落到实处。振

兴民族工业,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更为繁重的任务。”

1958年,我国的第一台数

控机床诞生,至今52年,其中

包括走向成熟的 30 年和走向

大规模应用的20年。1958年开

始,历经起步、曲折发展、平

稳发展,到快速发展。现在,我

国已进入世界数控机床生产和

应用大国的行列。

2007年国产数控机床在国

内市场的占有率首次突破50%,

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

应该客观地估价我们自己是“大

而不强”。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

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

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明

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以及绝

大多数的功能器件均依赖进口。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依

然是中高档数控机床缺乏市场

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

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

制造水平比较落后、服务意识与

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

广不力及数控人材缺乏等。在调

整数控机床产业结构时,应抛弃

对低档产品领域的留恋,下苦功

夫充实技术实力,提高产品性能

及质量,扩大为用户服务的领域,

满足用户的新要求。特别是瞄准

我国军、民装备制造业仍在发展

的高端市场需求,顶替进口,夺取

各 地 工 作 动 态

Page 24: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2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分中心工作总结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1)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分中心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20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

次组织的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在25个

省市、31个考点同期举行。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

作为总会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上海分中心,

上海地区唯一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及继续教

育和考试组织单位,学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

重视,专门成立了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学院

其它部门共同参与,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

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严肃考风考纪,保障考试

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院齐心协力

学院领导对此次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

考试高度重视,就此项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

组,由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工作组组长,本项

目所在部门主任及学院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

长,对考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在学院组织的

考务工作会议上,学院领导再三强调本次考试

的重要意义,要求对考务工作环节加强把关。

二、组织工作严谨,考生、巡考满意

为了把本次考试工作做好,我分中心专门

起草了考务工作文件,详细阐明了试卷的运送

及保管、考试的纪律维护及考点、监考老师的

职责和考生的违纪处理等各项工作要求,规范

了考务工作的操作程序,强化了考生考试的慎

重态度,保障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在整个考务

工作安排中,重视每个细节管理。在考试实施

过程中,严谨有序,受到了考生及巡考老师的

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试卷有效监管,保密工作到位

我分中心视试卷保密为考试工作的生命

线,认真做好试卷在运送、保管、分发等环节

的保密工作,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确

保试题、试卷启用前的绝密状态; 各科考试结

束后,及时按规定对试卷和草稿纸进行清点、

应当占有但尚未拿下来的阵地,

并争取发展有针对性的出口。这

是我国数控机床工业当前和长

远的有效出路之一。

最后,任国梁秘书长对大

学生说: 全国拥有大约100万台

数控机床,为广大青年提供了

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在高档

数控系统上,我们要摆脱长期

受制于人的状态。在高档数控

系统中放进“中国芯”,是历史

赋予你们年轻一代的重任!

Page 25: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3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上海分中心 2010.11)

封存,确保无散失、泄密现象。

四、考场纪律严明,考试井然有序

严明的考试纪律对于提升机械工程师资格

全国统一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试工作均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操作。在

每个考场醒目位置均张贴《2010年机械工程师

资格考试考生注意事项》,整个考试管理严字当

头,严之又严。考生的进场、离场,监考老师

的行为,试卷的分发和收取以及具体考试时间

的把握等,都严格执行考场工作规范。

在考试的过程中,实行巡考制度。总会派

出巡视员对各考点进行巡考,切实起到规范考

试行为,严肃考风考纪的作用。为考生提供一

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确保优秀考生考出

水平,确保合格人才脱颖而出。

五、座谈及时召开,反馈中肯有益

考试结束后,我分中心组织部分考生、巡

考老师及项目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

考生及巡考老师对本次考试的组织安排给予了

高度评价。考生就本次考试的命题、考试指导

用书的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和认证工作等反馈了

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机

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拓展了工作思路,增强

了工作的针对性。

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是关系到资

格认证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提高社会公信力

的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展示总会和各地分

中心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分中心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组织精心,这项工作已经如期

按质圆满完成。今后的工作中,我分中心将进一

步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

落到实处,切实维护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社

会形象,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考生,使优秀的机械

专业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更好的服务社会。

浙江省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在杭州顺利进行

11月20日,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报名

的104名考生,参加了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全

国统一考试浙江考点的考试。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

中国科协资格认证巡考组专家、中国电子学

会副秘书长刘明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

资格认证中心栾大凯,在浙江省机械工程学

会执行副理事长李大柯、秘书长许少宁、副秘

书长应富强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资格认证中

心浙江分中心副主任王宽福教授,以及浙江

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培训基地、浙江

省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刘立东、副主任王惠勇

与资格认证报考、辅导负责人蔡艳的陪同下,

分别于19、20日巡视了浙江考场,察看考场

设施,观摩现场实况,慰问监考人员,鼓励考

生发挥水平、考出好成绩,对浙江学会和考点

的工作给予肯定。

浙江考点今年设在浙江省科技教育中心,

共有3个考场。该中心根据考试规则安排工作,

提供现代化的教室和设施,选派熟悉考务的人

员监考,积极为参加考试的考生服务,保障了

本次统考的顺利进行。

考试结束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

认证中心及浙江分中心与部分考生举行座谈,

就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辅导等相关议

题征集了考生们的想法和建议。

(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1)

各 地 工 作 动 态

Page 26: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4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2010年机械工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辽宁考区工作总结一、2010年辽宁报考51人,考生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铁岭、营口和葫芦岛等

七个市。根据考生分布情况,设沈阳(东北大学)和大连(大连理工大学)两个考点,实际参加

考试44人,占报考人数的86.3%。

二、根据《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规则》的规定,在两个考场分别设立考点负责人1人,

监考2人。考点负责人由两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 监考人均由学院负责挑选责任心强

的教师担任。大连考点设巡考1人,沈阳设巡考2人。

三、省学会(分中心)考前认真地学习了机进教字[2010]001号通知,并将《考试工作规则》

印发给考点负责人和监考人,要求认真贯彻《规则》,并将11月17日电话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

各考点,强调严格考试纪律。

四、为高质量地完成首届考试工作,考前省学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考点负责人、监考

及巡考的胸牌; 检查了考点的现场,每个考点都悬挂“2010年全国机械工程师资格统考沈阳(大

连)考场”的横幅; 准备了2B铅笔,草稿纸(备用)、橡皮等文具。大连考点一考生,匆忙中未

带《考试指导书》,为不影响考生参加考试,省学会及时为考生提供了备用教材; 一名从外地赶

来沈阳参考的考生,因交通拥堵不能按时赶到考场,省学会得到这一信息,即派车去接,使其按

时参加了考试。

五、两个考点的考场秩序井然,考生能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未发生任何违纪现象。

六、第二单元考试后,两个考点都召开了座谈会,除外地急于赶路的考生外,都参加了座谈

会。考生们谈了参考的体会,也提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七、中国科协和学会工作总部对这次考试非常重视,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梁英南、中

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超志和中国汽车学会考试与认证中心主任施文亲临辽宁考区巡考,听

取了省学会的工作汇报,并就今后认证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讨。

(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1)

为了确保亚运水下安检,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配备了水下机器人、声纳等世界一流探测装备。

其中水下机器人为国内目前第一台专为水警研发的装备。据介绍,这台小机器人花费250余万,有

GPS定位,能自动控制航态,同时对水下排查目标进行扫测等。“这台机器人重达200公斤,但经过

多次试验,已是应用到珠江水域最小的机器人了。”广州水警负责人介绍,因为珠江水域流速大,只

有该重量能保证正常工作。同时,该机器人还配备机械手,能在监视的同时通过遥控对水下障碍物

或爆炸物等进行处置,大大提高了水下处置安全性。

(来源: 南方日报)

国 内 首 台 水 警 机 器 人 助 阵 亚 运 安 保

Page 27: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5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接2010年第3期工作通讯发展报告(四)

(四)制造科技发展展望

随着制造业的“五化”和科技的进步,未

来理想的制造系统是产品的高效短流程、精密

高性能、绿色低能低材耗、数字智能集成、柔

性自动化制造模式。

制造科学研究是制造技术的基础。从制造

工艺到制造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可以

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复杂的制造过程和制造系

统,同时,用此模型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按人们

的要求调控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智能集成化、

高效精确化(指尺寸的精密和形状的精确度)

及极端制造化技术。随着纳米科技的进程,人

类将由经历了石器、铁器之后,又从硅时代进

入碳时代。制造技术必然孕育着大变革,需要

我们的高度想象力及创新工作。

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制造科技主要有以下

八个领域:

1.空天及深海作业装备制造科技

人类登月已经可以实现,今后人类将能在

月球短暂停留和工作,人类还可能发现类地球

恒星,因而将要设计新的航天装备。飞机将进

一步向大型、快速、轻型、舒适性、安全性方

向发展; 用于国防的各种飞行器,将向超快、

精确、轻微及智能监控方向发展。高速、精确、

智能化微型飞行器技术; 微小制导技术; 超低

温、超真空、无重力极端条件下的装备设计与

(机械制造)2008-2009(五)

制造科学技术、智能作业机器人、超大型射电

望远镜、适于高压腐蚀环境作业的深海装备的

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将得到大的发展。

2.信息制造科技

未来20年内,量子、纳米或商业基因计算

机将问世。网络光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

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非硅、量子、纳米、

基因计算机芯片及其后封装科学技术将有大的

发展。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将进一步给

制造技术带来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传感技术、计

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制造业的产品,实

现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2)产品开发过程的数字化、虚拟化、网

络化与智能化。基于网络的智能虚拟自动化产

品设计及制造技术。其目标是快速经济地开发

出市场需求的产品。

(3)制造网络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

基于网络的制造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网

络的智能柔性制造系统将成为21 世纪制造系

统的显著特点。

(4)管理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制

造国际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促使制造业

不断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理论。

3.微纳米制造科技

纳米制造意为在实现具有纳米性能的产品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28: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6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与系统的过程中,纳米元部件的实际设计、生

产、控制、调节、操纵以及组装等制造活动。

从纳米尺度器件发展到纳米尺度产品的批量纳

米制造是今后20年制造领域的最大变化。纳米

机械学、纳米尺度和精度器件的设计、制造、

测量及装配科学技术; 具有批量生产工艺的

“自下而上”的生长型、“自上而下”的去除型

以及前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制造技术将得到很

大发展。

4.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

由于一次能源将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

源、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大

促进该领域制造技术的发展。核能工艺及装

备、深海探测及采掘工艺及装备、新能源和再

生能源的装备制造、基于新能源的经济型汽车

发动机及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将得到更大

重视和关注。

5.绿色制造科技

指无污染无废弃物制造技术、绿色设计

与制造技术、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技术,还

包括所有节能节材装备制造技术。“无废弃物

制造”是指加工制造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或

产生的废弃物能被其它制造过程作为原料而

利用,并在下一个流程中不再产生废弃物。所

谓“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复新为目标,以优

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

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来复新废旧产品的

制造活动。

6.仿生制造科技

由于生物制造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仿生人

或动物器官开始用于临床; 仿生机械、机器人

更普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仿人器官制造技

术,仿生机电系统,如仿飞禽类飞机、仿动物

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将有大的发展,

与此相关的仿生机械学及仿生制造科学的深入

研究是此项领域得以突破的关键。

7.光子制造科技

研究表明,未来以激光为基础的光子学将

超越电子学。激光由于所具有的准确性、高能

量密度和可传输变换等其它任何能源无法比拟

的突出优点,被誉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共同加

工手段”,包括光子加工制造、激光加工、光化

学加工、光电加工技术。其中强激光、飞秒皮

秒激光加工、微纳尺度光子制造技术及科学是

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光子制造技术可应用

于具有最小结构的计算机芯片、大到大型客

机、舰航等几乎所有的加工制造领域。

8.数字装备制造科技

数字化制造装备包括极大、极小尺度、高

效率、高精度的智能数字化加工制造装备、各

类精密仪器和复杂机械系统。机械制造装备是

机械制造工程和产业得以实现的工具和依赖,

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涉及相关工程重要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关键装备

及仪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制造工艺技术以

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数字化控制理论是需要重点

突破的科技问题。

(五)其它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展望

1.高速加工

要特别重视与加强以下关键技术与装备及

其科学基础的研究: 高速低耗智能切削加工技

术及其装备: 加工中心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速度

更快、智能化程度更高,并采用质量更轻、新

型支撑、功耗更低的高速精密动平衡的电主

轴。直驱动力、快速精密、多轴复合运动的装

备,高效切削加工技术;高速精密/高速微细等

极端加工技术及其装备;高速低耗加工刀具; 高

速切削机理的研究:高速切削工艺研究、高速磨

削热耗散特性突变及其耗散理论、高速磨削加

工材料去除微观机理及最佳磨削力、难加工材

料高效深磨技术。

2.超精密切削加工

Page 29: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7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未来研究重点: 基于新材料、新原理的超

精密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 微小结构零件的超

精密切削加工机理及技术; 非球曲面、硅片以

及光电晶体基片的超精密磨削机理及技术; 超

精密加工及检测一体化技术、大型超精密加工

装备研究、复合多功能超精密加工系统、高性

能低损伤超精密磨削用砂轮、数字化超精密控

制研抛光技术、大型零件和微纳结构的超精密

加工技术研究,纳米精度的检测设备及大型自

由球面的误差评定理论。

3.非传统加工

重点发展方向: 激光加工中强激光诱导的

光声光力效应; 激光三维微纳制造技术; 面向

节能减排的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磨料射流加工

中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的高效、精密微细磨

料水射流加工基础理论及方法; 高端射流加工

装备基础技术; 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中的聚焦

离子束加工基础理论研究、精密稳定的聚焦离

子束加工母机开发、提高聚焦离子束的加工面

积和速度、离子束加工的无环境污染或低环境

污染的绿色加工。超声波加工技术中,未来超

声换能器向大功率、低压驱动、高频、薄膜化、

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应重点研究超声振

动辅助微细孔加工、超声复合加工、旋转超声

加工方法及设备。

4.微纳制造领域

未来重点研究重点: 面向医疗健康、环境

与安全、光电通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

高性能压力、惯性、流量等微纳传感器、微光

电子器件、集成微光学系统、微型高效能源装

置、微纳机器人、微纳卫星、生化分析等微型

器件和系统;

微纳设计中多能域/场跨微/纳尺度中的

物理建模、不同尺度模型耦合和高效计算、

MEMS设计工具体系、微纳系统建模与仿真平

台和设计工具; 微纳加工技术中多芯片集成制

造加工,硅与非硅混合集成加工、三维集成加

工、体微机械与表面微机械结合的真三维结构

加工、高深宽比多层微结构加工、质量控制及

评估和低成本、高成品率的批量化加工等高性

能MEMS加工技术; 纳米制造中利用尺度效

应,加工高性能(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功能

密度)纳结构和器件,纳米结构装置的装配,纳

米精度的定位、成像与测量技术,纳米结构和

“纳-微-介观-宏观”尺度装置的连接、装配

与集成技术; 纳米生物加工技术、纳米与

MEMS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微纳融合加工等新原

理、新方法和工艺技术; 微纳封装工艺与装备

中的微纳封装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 微纳测试

与表征基础理论与技术。

5.表面功能结构科学

未来研究重点: 表面微结构形状和形貌

(多尺度)协同生成和控制机理、表面微结构形

状和形貌表征和作用机理、表面微结构形状和

形貌数字化建摸、高效低成本微结构加工方

法、仿生耦合表面减阻结构、多尺度微通道内

流态测量和表征技术、光伏晶体表面陷光结构

和微通道反应结构低成本高效制造新方法、光

学器件表面微结构、纳米结构制备新方法、减

阻结构表面设计制备及减阻性能表征技术、表

面结构复合化研究。

6.复杂曲面制造领域

未来研究重点: 光学自由曲面的加工理论

与技术、超声辅助脆性材料复杂曲面加工机理

与技术、复杂曲面表面形状及表面完整性的检

测、评价与控制、硬脆材料亚表层特征的影响

与控制方法、数控超精密复杂曲面加工装备的

设计与制造理论与技术。

7.重型制造装备

未来研究重点: 大重型制造装备的系统设

计理论、大型基础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整机系

统动力学及控制、工艺过程数值模拟与优化、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30: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8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大功率高精度快响应运动与动力容错技术、工

艺参数模型与性能评价、重型制造装备结构拓

扑与性能的映射规律、重载制造装备多变量强

耦合机电液多系统交互作用与控制规律。

8.轻合金成形领域

发展重点: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的合成与制

备理论与技术、轻合金大型复杂整体轻量化构

件的高效、低成本近净成形理论与核心技术、

钛合金、铝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局部加载等

温近净成形技术、大吨位(如8万吨)锻压机,

大吨位(4000吨以上)整体压铸设备等大型成

型装备的研发; 轻合金大规模复杂成形过程与

质量控制的快速、精确仿真与多尺度仿真理论

与技术、轻合金数字化精确成形技术等。

9.板成形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大型板材

成型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高强度钢板的冲压

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大吨位大台面内高压成

形设备、柔性模具成形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

汽车覆盖件数字化柔性模具成形和飞机蒙皮拉

形多点数字化成形关键技术及成形装备、成形

过程数值模拟、在线测量等技术。

五、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我国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

在继续保持和发扬摩擦学、机器人机构学等在

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力争在2020

年前后机械与制造学科总体上进入国际先进行

列。在本领域学术界,涌现多个在国际上有重

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学家; 在机械与制

造相关的国际学术界占有更多席位; 有一批国

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实验室和

工程研究中心; 有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

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我国制造业产生更多

的高技术产品和世界名牌企业,为实现中国迈

入世界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服务。

1.应当尽快制定本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虽然已经取

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

很大差距。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及时制定学科的近期

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

规划,根据我国机械与制造工程科学的未来发

展趋势、现状和差距,遴选对国际学科前沿和

国家重大需求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领域,加强

对学科创新人才、团队和平台的支持力度、加

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

2.加强对社会、经济和学科未来发展需求

的学科优先领域的支持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和资

源的严峻挑战; 由于纳米科学、生命科学和信

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对机械和制造科学提出了新

的挑战和机遇。未来机械和制造工程科学应当

优先发展新能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绿色制造

和再制造、纳米制造、仿生机械和生物制造、先

进电子及通讯、空间和深海资源开采等领域的

技术及科学。

3.强化机械工程学科及现代制造技术的

创新基地建设

根据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需求和国际学

科发展的总趋势,根据我国机械与制造技术的

发展现状和差距,进一步优化和健全机械与制

造技术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加强国家、

地方和部门级的机械与制造实验室、工程技术

中心的优化设置和合理布局。根据国家需求和

学科发展,在目前机械与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和工程中心基础上,建议设立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空天装备、海洋装备国家研发工程中心;

建议设立重大装备、微纳制造国家实验室、仿

生机械与生物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4.造就新一代机械与制造学科的国际一

流的队伍及人才

在现有国家人才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际

Page 31: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29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一流人才培养基金和项目,着力培养和造就一

批国际一流的机械工程科学家、专家、学者;

建造一批一流工程师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

的能进入我国企业、服务于振兴我国制造企业

的机械工程师。

5.加强机械工程的创新源头

——基础研究

源头创新成果主要来源于基础研究。围绕

国际前沿的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制造基

础研究应加强对于“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设计与制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中的制造

科学问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超大机械装备制造科学问题”、“微纳米器件

和系统的制造”、“计算机数字智能网络制造”、

“空间和深海开发的装备制造”以及“仿生机械

与生物制造”、“高能束非传统加工”等领域基

础研究的战略支持力度。

6.加强国家战略性重大装备制造能力的

研发力度

建议对国家发展有长远战略影响的高新制

造科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加大对超级计

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型飞机、高档数

字装备、高级轿车、精密科学仪器中的自主研

发的经费投入。我国对空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

成果均很明显,但对海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缺

乏足够的重视,建议加大此领域的科技投入。

(摘自《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机械制造)2008-2009》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3月第1版)

机器视觉与工业智能的发展与前景

一个相机引发的一场变革

40余年前,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

和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在贝尔实验

室的梦想,使“模拟人类视觉的机器”走上了

漫长、艰难的发展之路。1970年代末,加州大

学戴维斯分校的天文学家Tony Tyson研制出

了世界上第一台CCD天文相机。他曾做出如此

评价: “在科学成像方面,该技术天下无敌。”

由于宇宙星系的信息非常暗淡,能够捕获的信

息实在太少。然而,星系发射的每100个光子,

CCD就可以记录其中的90多个; 感光板只能

达到百分之十; 而

人眼呢?仅在百

分之一到百分之

四之间!由此可

见,这一技术对

人类文明的影响

力决不亚于20世

纪的任何一项重

大发明,所带来

的具有极高时间

与空间分辨的图

像信息,延伸了

人类认知世界的

深度与广度,拓

CCD传感器的发明人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

一亿六千万像素的6×17Digital相机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32: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0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展了人类的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当今,“机器视觉”这一概念与技术已经进

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使我们能看到

“时间及其过程”,并在几何尺度、可见与可分

辨性等方面开辟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视野空间。

当然,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机器视觉”技

术正与现代工业相结合,使一个以“智能信息

系统和智能机器”为目标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渐

形成,表现出显著的高新技术多元集成、跨学

科、跨行业的时代特征,并以其强大的时空分

辨能力使人类的感知得到了空前的延伸。

机器视觉与现代工业

对于“机器视觉”的定义和理解尽管有多

种方式,然而,从工业应用的意义上,其最终

研究目标就是使机器能像人那样通过视觉观察

和理解环境,用获得的信息来控制机器与生产

过程,体现出高效率、高品质、低消耗的社会

经济效益。

作为人眼功能的有力提升,机器视觉有着

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精度和速度,目前在工业中

应用的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过程的工况监测、成

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等,其中包括: 参与任务布

置、几何尺寸测量、各类缺陷检测、形状或字

码识别、产品一致性检验等。在这些应用场合,

机器视觉系统具有其突出的优点:

(1)非接触测量。对于观测者与被观测者

都不会产生任何损伤,从而提高检测系统的可

靠性。

(2)具有较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借助红外

线、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等高新探测技术,

能够探测不可视物体和高危险场景下的测量,

扩展了人眼的视觉范围。

(3)长时间稳定工作。机器视觉不会有

人眼的疲劳,可以长时间地对同一类对象进

行测量、分析和识别任务。消除了人为造成

的操作变化。

(4)对环境照度的灵敏。目前机器视觉对

环境光照的分辨能力是,彩色视图从 0 .

0004lux~1lux,黑白视图摄像机从0.0003~0.

1lux(勒克斯)。作为对比,星光夜空的照度是

0.00035lux。

我国机器视觉的工业应用起源于20世纪80

年代的技术引进,电子与半导体行业是机器视

觉应用较早的产业之一,在印刷电路板(PCB)

制作行业中,用机器视觉来检测电路的印刷质

量,检测电子元器件的种类、是否安装、安装的

方位、检测焊点的质量等,一种称为AOI的设备

(自动光学检测机)是当今PCB检测设备的典型

代表,替代肉眼全面检测PCB的贴装及焊锡状

况。在半导体制造业中,从晶体的生长,晶片的

制作、光刻到晶片的切割、印字、检验、封装都

借助于机器视觉作为检测方法。当前,我国已成

为全球PCB产值最大和IT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国

家,在这些行业中,机器视觉对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器视觉的“精细过人”的能力也可以从

其在印刷品质量检测中得到说明。自动印刷品

质量检测系统的检测内容包括: 瑕疵、异物、

污点、刀丝、鱼眼状斑痕、文字漏阴、冲影、皱

褶、套印不准、色彩检测等,并按照预先设定

的等级来分类,对于不合格品系统将会报警,

保留其图像以便操作人员察看。在传统的检测

中,依靠质检人员的眼睛可以发现的、最小的

缺陷,是对比色明显、不小于0.30mm的缺陷

或至少需要有20个灰度级差; 而机器视觉则能

够轻而易举地发现0.10mm大小的缺陷,即使

这种缺陷与标准图像仅有一个灰度级的区别。

何况依靠人的能力很难保持持续、稳定的检测

效果,机器视觉却能够高速、连续地工作。目

前,采用机器视觉对卷材印刷品的检测速度可

达500米/分钟以上,单张纸印刷的检测速度

Page 33: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1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可达2万张/小时左右,色彩印刷测控的测量

过程只需要15秒。

机器视觉用于印刷品的监测

机器视觉这一快速、精确、稳定的测量能

力,可大幅度提高生产的柔性及自动化程度,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且易于实现信

息集成,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核心技术

之一。而在当前大批量工业自动生产过程中,

用人工检查产品质量效率过低且精度不高; 在

一些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和不适合

人工作业的危险环境,机器视觉正在迅速取

代人工视觉。“看到的信息”与“机器智能”作

为高精度、非接触的机器视觉测量,涉及到光

学和图像处理算法,其本身就是一个高度专

业化的信息化产品。在整个测量控制系统中,

往往要与运动控制系统配合完成位置和进给

控制; 生产线上对多工序进行同步连续检测

时,必须使视觉系统具备分布式联网能力。目

前,通过机器视觉可以完成装配过程的监测,

如部件的种类、部件的缺失与否、部件的装配

位置等,可以完成部件加工质量,表面缺陷、

装配尺寸、密封性等的检测。因此,机器视觉

与运动控制、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的结合为

胶印图像监测控制系统

工业自动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一个

崭新的面貌。

高精度圆度、同心度测量

这一高精度的管材圆度、同心度测量非接

触式传感技术及其测量装置是机器视觉特殊能

力的又一表现。该测量系统由三个带CCD的光

纤探头作为传感器,测量位置与具有0.1°分

辨率旋转运动同步,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材检

查圆度和同心度。测试数据包含管材的形状、

波纹度、粗糙度以及偏心度等信息。测量软件

提供可视化分层、生成一个三维体积模型。依

据DIN/ISO标准计算完成圆柱度特征。此信息

是按照DIN/ISO 12181-2和DIN/ISO 11562

评估,并记录结果同时使用两个外部探头进行

旋转轴试验。此方法满足了高精密部件的生产

要求。

常见的复杂型面尺寸测量的需求是汽车车

身轮廓的检测。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业内盛

名的英国ROVER汽车公司对汽车车身轮廓尺

寸精度实现100%在线检测,该系统由62个测

量单元组成,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一台激光器和

一个CCD摄像机,用以检测车身外壳上288个

测量点。检测系统的速度为每40秒检测一个车

身,测量精度为±0.1mm。用该系统可以判别

关键部分的尺寸一致性,如车身整体外型、门、

玻璃窗口等。与此相似,由奥迪公司研制的“智

能控制白车身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在传动速

度为5m/min的生产线上,对焊装完毕的白车

身进行100%的在线检测。整车检验时间为1分

20秒。通过自动测试与分析,将过去靠肉眼无

法分辨的表面缺陷直接标记在车身上,使白车

身进入喷漆工序之前即可对缺陷处进行打磨,

节省了表面喷涂过程中的打磨工序,既节约了

大量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车身的表面质量。

我国亦早在上世纪末开始自主研发汽车车身轮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34: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2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廓尺寸的检测系统,先后成功地应用与“夏

利”、“捷达”、“依维柯”等车型。

与CMM的集成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

产自动化水平和检测系统的智能水平。如生产

线上带视觉的零件传送与定位、机床上下料、

对铸件成形质量检测等专用机器人,正发展成

为当前机床制造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

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数控系统制造企业,

沈阳机床集团、北京一机床等机床整机企业对

工业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热情高涨。业内人士

分析认为,促使机床制造企业纷纷介入机器人

制造领域有三大因素: 一是技术关联度大。随

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工业机器人

主要应用领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

展,工业机器人的装配量将快速增长; 二是未

来可预期的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正

逐渐向建筑、采矿等领域延伸,未来工业机器

人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由于自动化立

体仓库以每年40~60座的水平快速增长,用于

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每年增幅也将不低于

20%; 三是在技术方面,以往困扰机器人发展

的视觉定位精度问题已得到显著改观。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机床用户的需

求,对机床制造也有反哺功能。例如,CAD/

CAM数据库中所存在的信息,将机器视觉得

到的图像数据与CAD数据进行匹配,自动调

整和确定工件位置和角度,选定检测项目、检

测点和检测路径。因此,机床制造企业介入工

业机器人生产可谓水到渠成,从而满足了市场

环境多样化对传统制造业提出的更具柔性和自

动化CAQ 系统的高要求,使CAQ 系统可以

100%的检测产品。而现在则普遍采用抽样检

测; 能形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在检测时确定

产品相对于标准尺寸的偏差,并在线纠正; 对

不同产品结构的检测技术可将新的产品技术要

求直接从CAD/CAM数据库传输到检测系统

中,不需要操作人员编制特殊的程序。

人类智能的形象体现

具有(或部分具有)人类智能或能模拟(部

分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称为智能机器。或者

说,智能机器就是能够自主地代替人类从事危

险、厌烦、远距离或高精度等作业的机器。当

一种机器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特别是特征(1)

和(2))的机器,就应称为“智能机器”:

(1)多信息感知与融合;

(2)知识表达、获取、存储、处理、推理

与决策;

(3)联想记忆与智能控制;

(4)自治性,即自相似、自学习、自适应、

自组织、自维护;

(5)智能的演绎(分解)与归纳(集成);

(6)容错。

当前一般认为,智能机器至少要具备以

下三个要素: 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周围环

境状态; 二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

的信息,思考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三是运动

要素,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其中,Manu-

facturing Equipment感觉要素包括能感知视

水下埋缆机器

Page 35: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3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觉、接近、距离等的非接触型传感器和能感知

力、压觉、触觉等的接触型传感器。这些要素

实质上就是相当于人的眼、鼻、耳等五官。智

能机器的思考要素是三个要素中的关键,包

括有判断、逻辑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

动。在运动过程中要对移动机构进行实时控

制,这种控制不仅要包括有位置控制,而且还

要有力度控制、位置与力度混合控制、伸缩率

控制等。这些智力活动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处

理过程,而计算机则是完成这个处理过程的

主要手段。其中一个例子是全自主移动机器

人,当机器达到了能与人、与外部环境以及与

其他机器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时,将涉及诸

如驱动器控制、传感器数据融合、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许多高新技术的研发

与集成,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制造业和

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水平。

技术与梦想的同行

机器视觉与工业智能在我国至今仅仅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风华正茂。人类在创

造机器视觉的同时,机器视觉亦在“超越”人

类视觉的功能。其所到之处已取得了自动化、

信息化、智能化、优质化、高效化、精量化等

显著效应。随着新技术、新理论在机器视觉系

统中的不断应用,将使人类的感知能力呈现出

从“巨大”到“细微”的跨度,使人类进入一

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当前,国际智能化制造业采用或准备采用

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

(1)新型(非常规)加工方法的发展,包

括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

术及两种以上加工方法复合应用等;

(2)专业、学科间交叉融合,冷热加工、加

工过程、检测过程、物流过程、设计、材料应

用、制造等方面,界限逐渐淡化;

(3)工艺研究由“经验”走向“定量分析”;

(4)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紧密结合,使传

统工艺产生显著的、本质的变化,显著地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常规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形成优质高

效、低耗、少污染的制造技术为主要目标;

(6)发展以信息、通信与网络为核心的新

一代ICT技术的工业应用。

更进一步说,如果说上帝造人是一个神

话,那么人造的智能机器则一定会成为现实。

上帝造人,并不愿赋予人以智慧,怕人聪明得

跟上帝一样。于是,人类的始祖偷吃了上帝的

“禁果”而变得聪明,并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

个能够替代自身的新生产力。这一具有极大张

力的幻想将会有助于摆脱当前过于依靠人力、

物力和财力去追求的GDP,而把依靠知识、管

理、技术等因素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

条件,在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大力开展

产业结构和体制的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新兴产

业发展的道路,去完成以往难以完成或不能完

成的任务,由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极

大进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中国

的制造业应当走向这一“必由之路”。

(转载自: 《机器视觉与工业智能》)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36: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4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现 场 总 线 技 术 综 述

一、综述

现场总线出现于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

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及智能传感

技术的发展,在工业控制领域形成了一种新兴

的控制技术,即现场总线。采用现场总线技术

构建控制系统是继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

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

字控制系统、集散式控制系统(DCS)后的新一

代控制系统。

现代工业控制思想的核心是“分散控制,

集中监控”。现在流行的DCS 控制是区别于

DDC控制而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

和设备可靠性的提高,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过

程控制站规模变得日益庞大,功能变得日益集

中,现场信号的检测、传输和控制均采用4~

20mA的模拟信号,这正是对“分散控制,集

中监控”思想的违背。而FCS控制系统真正做

到了这一点,把控制彻底地下放到现场,现场

的智能仪表就能完成诸如数据采集,数据处

理,控制运算和数据输出大部分现场功能,只

有一些现场仪表无法完成的高级控制功能才由

上位机来完成。而且现场节点之间可以相互通

信实现互操作,现场节点也可以把自己的诊断

数据传送给上位机,有益于设备管理。

现场总线是用于智能化现场设备和基于微

处理器的控制室自动化系统间的全数字化、多

站总线式的双向多信息数字通讯的通讯规程,

是互相操作以及数据共享的公共协议。可以认

为,现场总线是通信总线在现场设备中的延

伸,允许将各种现场设备,如变送器、调节阀、

基地式控制器、记录仪、显示器、PLC及手持

终端和控制系统之间,通过同一总线进行双向

多变量数字通讯。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现场总线基金

会FF的定义,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以下5个主要

特点:

① 数字信号完全取代4~20mA模拟信号;

② 使基本过程控制、报警和计算功能等

完全分布在现场完成;

③ 使设备增加非控制信息,如自诊断信

息、组态信息以及补偿信息等,提高设备的智

能化;

④ 实现现场管理和控制的统一;

⑤ 真正实现系统开放性、互操作性。

二、几种常见的现场总线简介

从1984年IEC开始制订现场总线国际标

准至今,经过16年的努力和有关各方的协商

妥协,最终,采用包括 8种类型现场总线的

IEC6lI58 标准,并于 1999 年底的投票中得

以通过。

2.1 Type l IEC技术报告(即FF H1)

F F H 1 现场总线的网络协议是按照

ISOOSI参考模型建立的,它由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应用层,以及考虑到现场装置的控制功

能和具体应用而增加的用户层组成。

基金会现场总线(FF)是Type1现场总线

的一个子集(Subset)。

2.2 Type 2 ControlNet

ControlNet现场总线得到美国Rockwell

公司支持。它采用了一种新的通信模式: 生产

者/客户(Producer/Consumer model)模式。

这种模式允许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同时从单个

Page 37: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5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数据源存取相同的数据。这种模式最主要的特

点是增强了系统的功能,提高了效率和实现精

确的同步。

2.3 Type 3 Profibus

Profibus 得到德国Siemens 公司支持。

Profibus数据链路层总线存取有两种方式,即

令牌环(Token-Ring)方式和主站/ 从站

(Master/Slave)方式。

Profibus 系列由 3 个兼容部分组成,即

Profibus-DP、Profibus-FMS和Profibus-

PA。

Profibus-DP适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

散I/O之间高速通信,它使用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以及用户接口。

Profibus-FMS适用于车间级监控网络,

是一个令牌结构、实时多主网络。

Profibus-PA专为过程自动化设计,它能

够将变送器和执行器连接到一根公共总线,符

合IEC61158.2物理层规范,使用两根线可以完

成供电和数据通信,并实现本质安全。

2.4 Type 4 P-Net

P-Net得到丹麦Process Data公司支持。

P-Net为带多网络和多端口功能的多主总线,

允许在几个总线区直接寻址,无需递阶网络结

构,是一种多网络结构。通信采用虚拟令牌

(Virtual-Token)传递方式。该总线物理层基

于RS-485标准,使用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

距离l.2km。

2.5 Type 5 FFHSE

FF HSE 即原FF H2,美国Fisher-

Rosemount公司支持。FF HSE现场总线使用

框架式以太网(Shelf-Ethernet)技术,传输

速率从100Mb/s到 1Gb/s或更高。HSE完全

支持Type 1现场总线的各项功能,并允许基

于以太网的装置通过一种连接装置与H1装置

相连接。

HSE总线成功地采用CSMA/CD链路控

制协议和TCP/IP传输协议,并使用了高速以

太网IEEE802.311标准的最新技术。

2.6 Type 6 SwiftNet

S w i f t N e t 得到美国波音公司支持。

SwiftNet现场总线是一种结构简单、实时性强

的总线,协议仅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

标准中没有定义应用层。

2.7 Type 7 WorldFIP

WorldFIP 得到法国AlStom 公司支持。

WorldFIP现场总线分为3级,即过程级、控制

级和监控级。它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适合

于各种类型的应用结构,集中型、分散型和主

站/从站型。

2.8 Type 8 Interbus

InterbuS得到德国Phoenix Contact公司

支持。Interbus现场总线可构成主/从式和环

型拓扑网络,传输速率为500kb/S,采用RS

-485屏蔽双绞线电缆。

Interbus总线对单主机的远程1/O具有良

好的诊断能力。

三、现场总线模型

3.1 现场总线模型

ISA和IEC共同提出了粗略的现场总线框

架模型,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

连(OSI)模型的简化型。OSI模型原本有互相

独立的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送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规定了每一

层的功能及其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现场总线模

型采用了其中的第1、2、7层,没有“网络”层

到“表示”层(即第3~6层),又增加了一个用

户层,作为第8层。所以,该模型的4个功能

层分别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用

户层。

与OSI参考模型的相应层次相比,现场总

线标准的物理层、链路层与其有相同的含义。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38: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6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从应用层看,现场总线有很大特色。

物理层: 该层规定了现场总线的传输介质、

传输速率、每条线路可接仪表数量、最大传输

距离、电源、连接方式及信号类型等。

数据链路层: 该层规定了物理层和应用层

间的接口,其中包括: 数据结构、传输差错控

制、多主站使用的规范化等。该层将通过帧数

据检验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应用层: 它向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

其中定义了读、写、解释或执行一个信息或一

条命令的方法。其中很大部分是定义信息的语

法。此外,应用层还定义了信息传输的方式,

如: 周期式、立即响应式、一次性方式及使用

者请求方式等。

用户层: 该层定义了过程控制的基本内容。

其中,包括现场总线内部信息的存取方法及信

息在网内同一节点或不同节点的其它设备间的

传送方法。现场总线结构的基础是功能块,由

各功能块完成数据采集、控制或输出。每个功

能块都包含一个算法功能和运算中所需的数据

库以及由用户定义的该功能块的唯一标识符。

3.2 现场总线分类

按照与其传送的平均数据分组(d a t a

packet)长度相关的复杂程度分,现场总线又

可分为三类:

位级(bit-level)总线或称为位式传感

器—执行器总线: 用于简单I/O,满足开/

关和传感器/执行器需要的基本数据的高速

总线;

字节级(byte-level)总线或设备总线: 满

足智能型离散设备,如PLS和以微处理器为基

础的离散现场设备先进通信要求的总线;

数据流级(block-level)总线或称为现

场总线: 对速度要求较低而对过程信息通

信量要求较高的连续过程的测量与控制用的

总线。

四、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结构与特点

4.1 FCS结构

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自动化控制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FCS的模型一般是针

对小型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控制站的一部分

功能下移分散到现场仪表中,减轻了控制站负

担,使得控制站可以专职于执行复杂的控制算

法。对于简单的控制应用,可以把控制站取消,

在控制站的位置代之以起连接现场总线作用的

网桥和集线器,操作站直接与现场仪表相连,

构成FCS。

一个控制系统,无论是传统的DCS还是采

用现场总线技术,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至少

是一样多的。实际上,采用现场总线和智能检

测和执行设备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现场与

设备的状态信息,以便于诊断、维护和管理。现

场总线系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而传输信息

的线缆却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大大

提高线缆传输信息的能力、减少多余信息的传

递。另一方面要让大量信息在现场就地完成处

理,减少现场与控制机房之间的信息往返。

如果仅仅把现场总线理解为省掉了几根电

缆,是没有理解到它的实质。信息处理的现场

化才是智能化现场元件和现场总线所追求的目

标,也是现场总线不同与其它计算机通信技术

的标志。

4.2 FCS特点

现场总线对传统DCS 的冲击来源于其本

质上优越于DCS系统的技术特征。

FCS更好地体现了DCS中“信息集中,控

制分散”的概念。与传统的DCS相比,FCS是

全分散的系统,它可以由现场仪表组成自治的

控制回路。

连线简单将大大降低安装和连线的费用,

现场装置的智能化将增强现场设备的功能,减

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I/O设备,并提供更多

Page 39: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7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的信息流动。

由于结构上的改变,FCS比DCS节约硬

件设备。使用FCS可以减少1/2~2/3的隔离

器、端子柜、I/O终端、I/O卡件、I/O文件

及I/O机柜,这样就节省了I/O装置及装置室

的空间; 同时减少大量电缆,使施工、调试大

大简化。

与此同时,FCS比DCS性能有所提高。通

过将PID功能植入到变送器或执行器中去,使

控制周期大为缩短。目前可以从DCS的每秒调

节2~5次增加到每秒调节10~20次,改善了

调节性能。

FCS与DCS相比,便于使用和维护。FCS

使用统一的组态方式,安装、运行、维修简便;

利用智能化现场仪表,使维修预报(Predicted

maintenance)成为可能;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

同品牌的设备达到最佳的系统集成,在设备出

现故障时,可以自由选择替换的设备,保障用

户的最大利益。

现场总线技术不仅是一种通信技术,它实

际上融入了智能化现场元件、计算机网络和开

放系统互连等技术的精粹。所有这些特点使得

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的 FC S 相对于传统

DCS系统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① 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成本显著降低;

② 现场设备自治性加强,系统性能全面

提高;

③ 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精度;

④ 真正实现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控制

网络;

⑤ 用户始终拥有系统集成权。

五、现场总线的发展和选择

5.1 现场总线的发展现状

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的、实时、双向、

多站的通信系统,用于现场级设备互连,以及

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相连。按照其应用范围,

可将现场总线分为二类,即: 用于加工制造自

动化的现场总线,其特征是高速、短信息; 用

于过程控制的现场总线,其特征是低速、长信

息,有时候还要求本质安全。

受工业市场需求的驱动,迫切需要基础自

动化这一层面的设备(如变送器、执行器等),

即使由不同的厂商供货,也具有互操作性,并

确保管理系统可对这些设备进行数据存取。不

过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要求的功能也不同,

近十多年来市场上出现多种现场总线网络,其

开放性、网络容量、硬件/软件的可用性和标

准支持,都有很大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现场总线在功能、性能和价格

上有很大区别,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据美国

ARC公司的市场调查,世界市场对各种FCS

需求的实际份额为:

过程自动化15%(FF、Profibus-PA、

WorldFIP);

医药领域 18%(FF、Prof ibus-PA、

WorldFIP);

加工制造18%(Profibus-DP、CC-Link);

交通运输15%(Profibus-DP、CANBus、

DeviceNet);

航空、国防 34%(Pro f i b u s-FMS、

Lonworks、DeviceNet、ControlNet);

农业(未统计,P-N e t、CANB u s、

Profibus-DP/PA、DevlceNet、ControlNet);

楼宇(未统计,Lonworks、Profibus-

FMS、DeviceNet)。

但现阶段,DCS 仍然是自动化控制中的

主要方式,最可行的方案是考虑如何使现场

总线与传统的DCS 系统尽可能地协同工作,

这种集成方案能够得到灵活的系统组态,以

适用于更广泛的、富于实用价值的应用。利用

现场总线实现控制功能下移至现场层,使

DCS的多层网络被扁平化,各个现场设备节

职 业 发 展 教 育 与 继 续 教 育

Page 40: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8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点的独立功能得以加强。

5.2 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虽然制订出来了,

但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现场总线

技术不能实现统一,它与IEC(国际电工委员

会)于1984年开始制订现场总线时的初衷是

相违背的。因此,现场总线今后的发展将呈以

下趋势。

1. 多种总线并存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中采用的8种

类型,以及其他一些现场总线,如Lonworks

等,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共同发展,并相互竞

争相互取长补短。此外; 国际跨国公司除了从

事他们所支持的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还兼顾其他总线的应用。

2. 每种现场总线将形成其特定的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用于连接分散的I/O产品和控制

器的总线和网络产品多种多样,但未来将有越

来越多的市场份额集中在越来越少的总线和网

络产品上,随之会产生新的市场领导者。随着

时间的推移,占有市场80%左右的总线将只有

六七种,而且其应用领域比较明确。

3. 以大网的引入成为新的热点

以太网在没有任何标准化组织的支持,

但它是目前通讯技术事实上的标准,正在工

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市场上迅速增长。据

1999 年 10 月 Inter-Kama展览会的情况看,

几乎所有远程 I/O 接口技术的供应商均提供

一个支持TCP/IP协议的以太网接口,在销售

各自PLC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远程 I/O和基

于PC的控制系统相连接的接口。在今后3年

以太网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20%以上。可以

肯定的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已成为以太

网事实上的网络层、传送层的通信规约; 以太

网已变为网络拓扑的唯一选择。Ethernet 技

术渗透到工业控制中,出现了现场总线型网

络技术与以太网/ 因特网开放型网络技术的

自然结合,以太网不仅可以成为工业高层网

络上的信息系统,也可以上下贯通直接与现

场设备相连。有专家预言,Ethernet是高性能

现场总线极好的选择。

六、未来趋势

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控

制和自动化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技术变革。

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史来看,曾有过两次大

的革新: 一次是50年代末由旧式模拟仪表向电

动或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转变; 另一次是80年

代从电子模拟仪表到DCS的转变。这两次大的

转变,远远不及现场总线对控制系统发展的影

响那样深刻。现场总线使控制系统发生了概念

上的全新变化。它使传统的控制系统结构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认为现场总

线最终将完全代替DCS。它将开辟过程控制的

新纪元。

(来源: 中自控(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网)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人 生 小 语

(本刊编辑)

Page 41: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39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盘点2010年十大最新科技 仿真机器人居首

据美国《大众机械》网报道,日前,该网

站列举了2010年最前沿的十大科学技术,其中

包括: 仿真机器人、直接性碳燃料电池、DNA

折纸技术等。

1、仿真机器人

无论机器人从外部特征如何近似人类,如

何将机器人打开,其中一堆复杂的连线则与人

体内部有着

天壤之别。

来自欧洲的

研究小组目

前着眼于缩

小机器人与

人类之间的

差别,意味着未来的机器人将赋予更多的人性

化特征。他们研制的新型机器人的“骨骼”是

由热塑性聚合物和促动器构成的,响应每一块

肌肉和类似筋腱的线路的运动。他们的目标是

建立更接近人类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与

所处环境作出交互反应。

2、直接性碳燃料电池

传统观念认为,煤是一种较脏的燃料,而

同时氢燃料电池却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目前

新一代“直接性碳燃料电池”将向传统观念发

起挑战。该燃料电池并不依赖于难以生产的

氢,而是通过氧气和煤粉(或者其它碳来源)之

间的电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直接性碳燃料电池

的优势在于该碳基础能源生产并不需要燃烧,

但其效率可达到普通燃煤发电站的两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直接性碳技术公司预

计2010年将研制生物基础的10千瓦的直接性

碳燃料电池原型,俄亥俄州一家名为Con-

tained En-

ergy 的公司

希望不久应

用直接性碳

燃料电池为

较小功率的

电灯泡提供电能。最终,该公司希望生产可以

建造在新型小规模发电站或者在现有发电站

上添加清洁功能的模块化燃料电池。

3、人体代谢组计划

在过去5年里,加拿大埃德蒙顿市艾伯特

大学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体代谢组计

划”,该计划包含了8000个天然产生的代谢物

数据库(人体内参与化学反应的小分子)、1450

种药物、1900种食物添加剂和在尿检和血液检

测中的出现的2900种毒素。

基于这些信息,研究人员能够分析出患者

体内新陈代谢的特征,从而使他们通过血液或

者尿液检测查明是否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现

今,进行这些检测需要数百万美元的仪器装

置,而这些仪器仅存在在于实验研究机构。“人

体代谢组计划”数据库首次发布于2007年,目

前该数据库已应用于药物研制和疾病诊断等领

域,能够快速、容易地进行个体健康和医学指

导测试。

4、DNA折纸技术

在过去几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

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将DNA折叠成有趣的外型。

2009年夏季,这种“DNA折纸”技术获得了

新的突破,可以用于建造超小型计算机芯片。

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IBM公

司研究人员协作一起研究“DNA折纸技术”,

科 技 动 态

Page 42: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40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比如: 他们研制出用于微芯片的三角形状的硅

晶体。可使研究人员利用DNA串像锚定点一

样用于微型计算机芯片元件,这些芯片直径仅

有6纳米,但与当前的45纳米标准相比是显著

的提高。

5、压电显示屏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对压电材料的性质产

生浓厚兴趣,这些材料可以将电能转化成为物

理压力,反之

亦然。但如果

利用该特性

建造电子显

示屏,可研制

出能改变形

状或者质感

的显示屏。

今年,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主流消费制造

领域,可潜在用于制造移动手机的屏幕,当关

机时屏幕能够变硬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开机

时形成一种可按电式触摸屏。

6、假肢骨整合技术

最理想的假肢设计就是像人体自然生长出

来的一样,骨整合技术使得假肢能够与患者的

骨骼整合在一起,这种使用金属钛与骨骼细胞

结合的技术并不产生人体排斥性。目前,这种

最新骨整合技术已用于小型牙齿和面部植入手

术应用,研究人员目前已研制出全比例假肢。

2008年,一只名叫“卡西迪”的德国牧羊犬成

功地安装了骨整合假肢。2010年,美国北卡罗

莱纳州立大学兽医外科医生使用骨整合技术,

已对被截肢狗进行了6次假肢安装手术,现在

他正考虑对北卡罗莱纳州公园一只截肢虎猫安

装假肢,但目前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假

肢安装领域仍有很大的挑战。

7、水平钻探井

据勘测统计,美国地面11000英尺以下蕴

藏着数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资源,然而通过

普通的钻探技术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天然气,密

集的岩石层使天然气流动非常缓慢。目前,科

学家提出了解决方案——先垂直钻探至页岩床

位置,然后以90度水平地钻探页岩沉积层。

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最新的,在更高的能

源价格和更好的技术下,水平钻探技术有了新

的突破。2008年,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研制

14个水平钻探井,应用于南部海纳斯维勒页岩

天然气田,预计2010年末将部署40个水平钻

探井。

8、动能水力发电

传统水力发电需要建造大坝,然而大坝的

建造是一项浩大工程,将改变本地的地貌和生

态系统。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对环境影响甚微的

解决方案—

—动能水力

发电,利用

河流和潮汐

的自然流动

驱动水下涡

轮 机 。 自

2006年开始,美国绿色动力公司便在纽约东河

测试6个水下涡轮,来证实动能水力发电的潜

力。2010年,绿色动力公司期望获得建造河流

中建造30个水下涡轮机的审批,这些水下涡轮

机可提供1兆瓦电能。目前,全球范围内类似

其它的项目也将在不久后测试并投入全面运

行,其中包括在世界最大潮汐落差的加拿大芬

迪湾安装3个水下涡轮机。

9、纳米纱线

自1991年碳纳米管出现之后,纳米管技术

被便称为技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碳纳

米管在强度和导热、导电性能方面具有优异性

能,它们的强度是钢材的100倍。但直到目前

碳纳米管仍不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目前,

Page 43: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41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技术领先、品质卓越、服务快捷——2010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力劲集团※※※※ ※※※※

力劲集团1979年创立于香港。是一家专业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冷、热室压铸机及镁合金

压铸机、精密注塑机和电脑数控加工中心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集

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压铸机制造商、中国主要的注塑机制造商和中国最具解决方案的电脑数

控加工中心制造商。集团于2006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集团产品经过30年的不懈

努力,集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脑、通讯、消

费电子)、建筑材料、电动工具、玩具、礼品、国防军事、物流等多种行业和领域。

行业领导地位: 目前,集团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压铸机制造商。2007年集团在中国销售的

压铸机数量大约占中国当年销量的50%。2008年集团成功并购了世界顶级的压铸机制造商意大利

意德拉公司,成为全球压铸机行业的领导者。

卓越的品牌: 经过30年的努力,力劲“LK”牌压铸机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首选品牌,2007

年,力劲压铸机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中国名牌”称号,集团是中国压铸机行业迄今为止唯一获

此殊荣的企业。力劲注塑机和电脑数控加工中心也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品牌。

全球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 集团在中国的深圳、中山、上海、宁波、阜新以及欧洲的意大利

拥有6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覆盖中国最发达的华南、华东和华北和欧洲等市

场区域。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anocomp科技公司所制造

的纺纱长度的纳米管已投入商业应用。近期,

该公司建造完成10公里长的纳米纱线,并交付

至一个大型航空制造公司。去年春季,纳米纱

线成功地进行了防弹测试,该测试令美国五角

大楼欣喜不已,纳米纱线比凯夫拉尔纤维更

轻、更细,可用来制造新一代防弹衣。

10、超级电容

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就是能量存储,目前

的电池性能虽然有显著提升,但价格仍十分昂

贵,充电速度较慢,并且使用寿命有限。科学

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超级电容。它们所

存储的能量不及电池(但至少达到了当前的技术

标准),但没有像电池所具有的缺陷。这意味着

超级电容的使用寿命会更长,没有化学反应所

带来的麻烦

以及电池记

忆问题,却

具有更大的

耐用性。

多年以

来,研究人

员一直致力于将超级电容技术更加完美。目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制纳米管基础的超级

电容,而阿尔贡国家实验室正在开发一种混合

型“超级电容”。取得最大突破的是德克萨斯州

的EEStor公司,2009年4月,该公司宣布所研

制的“超级电容”已通过了关键性测试。EEStor

公司的合作方——加拿大ZENN 汽车公司宣

称,2010年“超级电容”动力汽车将问世。

(文稿来源: 环球科学)

企 业 之 窗

Page 44: ContentsEmail: tongxun@cmes.org 网址: 发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 2010年12月15日出版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内 部 刊 物·赠 阅)

42 2010年第4期总第20期

机械工程师 资格认证工作通讯

领先的技术: 集团实施科技领先战略,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产品,与清华大

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著名高等科研院校“联姻”,在特种铸造、注塑成型、自动

控制、材料技术等进行多元化技术合作,产品集各领域先进技术于一身,截止2008年底,获得

各项专利超过40项,并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镁合金压铸机,在镁合金压铸机领域填补国内三

项空白,力劲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生产制造合模力3000吨以上压铸机的企业之一。2008年,集

团与香港理工大学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研发和生产2吨级、5吨级、20吨级以及50吨级等多种高精

密微注塑机,成为全球首家可生产纳米微型部件的上射式高精密微注塑机的企业。

优良的品质: 集团各生产厂已通过ISO9001:1994和ISO9001:2000、ISO9001:2008质量体系

认证,产品已获得CE认证和UL认证,达到欧美标准。

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 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40多个核心销售办事处及销售点; 在港、台、

美国、意大利设有销售子公司; 另在全球发展了超过20个代理商,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球。

整体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 集团致力于客户的成功,追求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仅

提供压铸设备,还可提供周边配套设备和压铸后加工CNC加工中心等成套设备。我们可以为客

户提供从厂房规划、机型选择、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工艺流程设计、运行跟踪、售后维修等一

系列的一体化快捷服务,现已经实现中国大部分区域“24小时快速服务”。

由于集团拥有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享誉业界的品牌、庞大的生产规模、领先的研发能力、

卓越的产品品质、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香港工业奖”、“广东省品牌”、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百强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中国机械500强”、“中国名牌”、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殊荣,赢得业界的广泛认同。

集团将坚持创新,持续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脚踏实地为成为世界级的精密机械制造商而做

出不懈努力。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