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第7期 电子版 学会总部编 (总 232 期) 2010 年 07 月 31 日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http://www.cie-info.org.cn/ 【 本期目录 】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编制完成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标 准并予以公布 2010 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及第八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 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基于 EDP 实验箱的无线通信与无线遥控智能车培训班圆满结束 第九届国际天线、电波传播及电磁理论学术研讨会 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二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 2010 年中国高校物联网学科建设专题沙龙暨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筹备会 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屏幕系统集成及投影视听产品展览会 中国科协公布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科协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 中美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宣布成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出 学会总部编 1 21

简 报 - cie-info.org.cn《Protel DXP 2004 入门与提高》 《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第2 版)(含DVD 光盘1 张)》 【 正 文 】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编制完成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

  • Upload
    others

  • View
    1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简 报

    第 7 期 电子版

    学会总部编 (总 232 期) 2010 年 07 月 31 日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http://www.cie-info.org.cn/

    【 本期目录 】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编制完成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标

    准并予以公布

    2010 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及第八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

    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基于 EDP 实验箱的无线通信与无线遥控智能车培训班圆满结束

    第九届国际天线、电波传播及电磁理论学术研讨会

    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二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

    2010 年中国高校物联网学科建设专题沙龙暨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筹备会

    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屏幕系统集成及投影视听产品展览会

    中国科协公布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科协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

    中美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宣布成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出

    学会总部编 第 1 页 共 21 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最终发展方向

    国务院公布三网融合试点名单:12 座城市入选

    中国多项科技飞速发展 超级计算机系统挑战美国

    广电发布 NGB 十年规划:五年达到电信网水平

    中国科学家获本年度世界互联网界最高荣誉

    通信工程专家——陆建勋

    《电子元件与材料》(月刊)第 29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总第 221 期)

    《电波科学学报》(双月刊)第 25 卷 第 3 期 2010 年 6 月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月刊)第 24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电子商务》(月刊)2010 年第 7 期总第 127 期

    《液晶模块应用》 《例说识读 PLC 梯形图的方法与技巧》 《Protel DXP 2004 入门与提高》 《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第 2 版)(含 DVD 光盘 1 张)》

    【 正 文 】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编制完成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

    术规范》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标准并予以公布

    为了实现我国公共广播工程技术规范的统一,研制公共广播专用的国家标准,适应高技术

    系统工程的实施,使公共广播工程在安装、调试及验收方面建立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在公共

    广播领域建立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

    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组织编制完成的《公共广播

    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526-2010,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

    正式公布,这项标准是 2010 年 5 月 31 日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一批工程建设国家标

    学会总部编 第 2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准中 5 项电子工业标准中的一项。

    公共广播系统已发展到智能化、网络化,功能上要求传输距离远、互动联网集控、定时广

    播、消防联动,有可靠性高、语言清晰度好等特点。如此高技术系统工程的实施却没有严格的

    国家标准规范,可见其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注重这一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作用。从 2005

    年开始,组织电声领域及声频工程领域的专家针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讨,并逐

    步选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试点,推出了企标,将国家标准的研制确定了高的起点。从通过申请

    立项、组织专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工信部相关部门的具

    体指导下进行编写、修改和完成,再到送审报批发布,历时 3 年零 11 个月,先后易稿 10 次,

    多次组织征求意见,征集专家意见近千条,同时组织撰写了调研、论证、验证论文和实验报告

    共 34 篇,并出版了《公共广播专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编制公共广播国家标准的意义,收

    集到更多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声频工程分会在国内 30 多个城市举办了《公共广播新技

    术全国巡回讲座》和《公共广播新标准征求意见和新技术巡回讲座》等科普活动。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和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

    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广东省电子电器产品监督检验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等 13 家单位参与编制的。目前,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正在

    根据国家标准发布以后的具体宣贯工作安排,组织有关会议和活动积极开展对该项国家标准的

    执行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贯标工作。 (声频工程分会)

    2010 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

    及第八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2010 年 7 月 19 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大

    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农业大学奥运体

    育馆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 100 多所高校 450 支队伍报名参加。经过北京、华

    东、华南、西北、东北、山东六个分赛区的评审选拔,最终确定了 90 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

    大赛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开赛仪式,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中国农业大学副校

    长傅泽田、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专委会秘书长魏洪兴、北京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海

    军等嘉宾应邀出席了开赛仪式并致辞。

    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性,大赛组委会从全国各地请来 15 位有着丰富大赛评审经验的嵌

    入式专家。通过 PPT 答辩和作品演示两个环节进行评审。90 支队伍的作品全部现场展示,评审

    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完成。

    可以说进入总决赛的 90 支队伍作品都很优秀,但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作品更胜一筹,最终脱颖而出,分别获大赛特、一等

    学会总部编 第 3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奖,另外有 18 支队伍获二等奖及 QT、IAR、Windriver、华清远见特别奖项。

    7 月 20 日的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期间举行了大赛的颁奖典礼,中国电子学会秘

    书长刘汝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中

    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 Harry H.

    Cheng(程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王田苗、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

    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魏洪兴、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谭国真、诺基亚 Qt Development

    Frameworks 部门大中国区经理张弛、IAR Systems 东亚区经理叶涛为大赛获奖队伍颁奖并做精

    彩的专题报告。

    博创杯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一直本着拼博、创新、公平、公正的的大赛精神,选拔并推

    荐了众多嵌入式优秀人才,得到了国内各高校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

    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及众多嵌入式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博创杯大赛已成为国内高校嵌入

    式领域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赛事。

    (学会总部)

    基于EDP实验箱的无线通信与无线遥控智能车培训班圆满结束

    由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基于 EDP 实验箱的无线通信与无线遥控智能车培训班于 2010 年 7

    月 17—21 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班是在电子设计工程师考评员培训班的基础上举办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考评员水平

    的首次尝试。本次培训班基于认证所配置“EDP 实验箱”的扩展模块,利用 EDP 实验箱控制无

    线遥控智能小车。内容以软件编程为主,培训采用上午讲课,下午练习的方式。通过这种边学

    边练的学习方式,使被培训学员对 EDP 实验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员们普遍感到,本次培训

    收获很大,可以将所培训内容运用到教学、创新实践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去,以增加学生的学

    习兴趣。

    由于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都是参加过电子设计工程师考评员培训班培训并获得考评员资格

    的考评员,因此在培训的同时对 EDP 实验箱如何更好的与教学结合进行了研讨,并对实验箱的

    扩展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利用 EDP 实验箱稍加扩展就可以实现很多适合学生制作的功能,

    比如,可以用它做一个 MP3,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歌词,通过 USB 扩展功能插入 U 盘,读取里

    面的 MP3 文件;做一个计算器,用实验箱的扩展键盘(4*4)实现算术运算;做一个打蜜蜂游

    戏,利用摇杆来控制方向,用 S1 或 S2 键控制发射,用扩展的大液晶屏来显示操作;利用扩展

    模块做一个 IC 卡读取器;利用数字温度模块读取温度;超声波测距等等。当然,利用本次提供

    的遥控小车,还可以实现卫星定位、红外线寻迹、小车自动组队、倒车雷达、摄像加载、手机

    控制等。这些功能都非常适合学生课外学习或者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

    (学会总部)

    学会总部编 第 4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承办的第九届国际天线、电波传播及

    电磁理论学术研讨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and EM Theory,

    ISAPE 2010)将于 2010 年 11 月 29 日—12 月 2 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内容:微带和印刷天线、

    移动和室内传播、生物电磁学、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测试、地下遥感等。(电波传播分会)

    ● 由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主办的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二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

    将于 2010 年 10 月 15—18 日 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包括大会邀请报告和学术专场报告,会议

    征文现已开始,征文主题有:混合技术系统,模拟电路与信号处理、多媒体与通讯系统、移动

    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一般及非线性电路与系统,VLSI电路与系统,神

    经网络、智能系统、图论与系统优化。具体内容详情请登录中国电子学会主页“学会活动”栏

    目查询:www.cie-info.org.cn。 (电路与系统分会)

    ●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承办的 2010 年中国高校物联网

    学科建设专题沙龙暨“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筹)”筹备会,将于 2010 年 8 月 29

    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将就物联网专业的专业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等物联网专业建设中所涉及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主要研讨内容:物联网专业的定义、物联

    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物联网专业的教材建设、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建

    设等。具体内容详情请登录中国电子学会主页“学会活动”栏目查询:www.cie-info.org.cn。

    (学会总部)

    ●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屏幕系统集成及投影视听产品展览会

    (DIGITAL DISPLAY AV CHINA )将于 2011 年 3 月 23—25 日在北京农展馆新馆举办。本届展会仍

    坚持遵循以展示与交流大屏幕系统集成与投影显示产品新技术、新产品,为参展展商和最终用

    户之间搭建一个真正的国际技术交流、展示平台的原则,针对近一年来全球显示技术和应用市

    场发展迅速的现状以及中国市场的需求,展览面积将扩大到 15000 平方米以上。(学会展览部)

    中国科协公布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科普人才规划》)已编制完

    成,并于 7 月 22 日正式印发,向社会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对科普人

    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的宏观安排和部署。

    在 7 月 28 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简要介绍

    了《科普人才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据殷皓介绍,制定《科普人才规划》,加强科普人才队伍

    学会总部编 第 5 页 共 21 页

    http://www.cie-info.org.cn/http://www.cie-info.org.cn/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建设,既是国家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新时期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迫切

    需要。目前正在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年)》中,已经将

    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列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和发展科普人才队伍的

    政策措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普组织体系和

    科普人才网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普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科普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2008 年,全国科普人才总量已达 176 万人,其中,专职 23 万人,兼职 153 万人(含注册科普

    志愿者 77 万人)。这支科普人才队伍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做出了

    巨大贡献。

    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

    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

    高;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创作与设

    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匮

    乏;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

    的瓶颈。

    依据《科普人才规划》的部署,到 2020 年,全国科普人才的数量要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

    一番,总量达到 400 万人左右,科普人才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立足经济社会

    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大力发

    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

    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

    《科普人才规划》由前言、目标和原则、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四部分构

    成。

    据了解,为使《科普人才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中国科协正在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

    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编报和论证项目预算,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科协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

    中国科协于近日印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和《<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

    选表彰办法>实施细则》,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原《评选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

    作者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倡导创新、求实、协作、

    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依据《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关于“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规定,经中国科协七届常委会和中

    学会总部编 第 6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国科协七届书记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协印发了评选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办法和实施

    细则。

    从今年开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人数不超过 1000 名,同

    时从中产生“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当年的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期间进行表彰,为获得

    者颁发证书和奖章。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科学领域

    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普及与推广、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并在第一线工作的

    我国科技工作者,将覆盖到科研、开发、推广、普及和服务等科技工作领域,覆盖到各学科和

    各地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模范遵守科学道德,同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

    著成绩和突出贡献。“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工

    作成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社会影响广泛。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由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自治区、

    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解放军总政干部部按规定程序推荐。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将在推荐单位提名的基础上,首次引入公众投票的环节,按

    照一定权重综合专家评选结果和公众投票结果的方式产生,由中国科协常委会批准。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实施细则对评选的总则、评选范围和条件、推荐、

    评审、直接授予、追授、撤销、表彰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美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宣布成立

    近期,经讨论与磋商,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以下简称美国科促会)发表联合声明

    成立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以协调双方在科学道德领域内的合作。

    中国科协和美国科促会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联合指导委员会将鼓励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

    教师和学生开展合作,在与科研及科研应用相关的学术道德建设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两国均可

    利用的成果。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表示:“相信中美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的成

    立将为中美两国科学家在科学道德领域的深入对话搭建新的平台,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美国科促会执行主任阿兰•莱什纳表示:“这一合作不仅将使中美两国科技界受益,合作所

    取得的共同成果也将会对其他国家在各自社会背景下的科学道德工作大有益处。”

    联合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中美两国科学与工程界的关系进一步深化。2007 年 9 月,莱

    什纳博士率美国科促会代表团出席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的科学家社会责任研

    讨会。在两天的会议当中,双方高层就联合出版及教育项目等达成共识。

    2009 年 4 月,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又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举行了为期 3 天的联合会议,

    双方探讨了在科学道德教育领域进一步推动新合作项目的可能性。两国学者和教育专家还就开

    学会总部编 第 7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展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科学道德教师交流、案例研究及编写科学道德实用手册等方面合作进行

    了交流和讨论。双方代表一致同意成立联合指导委员会,以协调两会在科学道德方面的工作。

    随后双方各自选派四名成员成立了该委员会。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通过合作开展包括与科学

    道德教育和负责任地开展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这些工作将在各自国家的科学道

    德基础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科学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的声明阐述了该委员会的职责,并于 2010

    年 6 月 30 日生效,可经双方协议进行修订。

    联合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

    中国科协

    杨卫教授 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校长

    龚克教授 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委会科技工作

    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校长

    严纯华教授 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稀

    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孟新 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

    美国科促会

    Mark S.Frankel 博士 美国科促会科学自由、责任与法律项目主任

    Phil Langlais 教授 Old Dominion 大学副教务长

    Elizabeth Heitman 女士 Vanderbilt 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与社会中心副教授

    Michael Kalichman 教授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研伦理项目主任

    (摘编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出

    该奖项是中国科协系统组织开展的 8 项奖励活动之一,为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每

    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奖励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优秀科普作品的作者和出版机构。中国

    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在中国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讲话中要求,要通过评选

    表彰活动,把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卓著、道德高尚、学风优良的科技工作者举荐出来,使科协

    组织成为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通道。要在培育奖项品牌、扩大奖项影响和发挥奖项导

    向上多下功夫,大力表彰举荐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使评奖活动成为科协当好科技工作者

    之家的重要工作抓手,推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对获奖者成就的社会承认

    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献身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科普创作、创意设计是科普的源头和基础所在。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要求评奖工作

    学会总部编 第 8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要达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科普创作、创意设计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一

    线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从事科普创作、创意设计;有利于凝聚更多的科普创作、创意设计团

    队;有利于促进科普创作、创意设计产业的孕育和发展。

    本届评奖奖项包括特等奖(非常设)、优秀奖和提名奖。评选产生的特等奖和优秀奖作品拟

    直接向国家科技进步奖报送推荐。奖励范围分为科普图书和科普影视动画作品 2 类。据本届组

    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介绍,本届科普图书类评选活动共征集了作品

    308 种,全国 22 个省级科普作协、100 多家出版社参与推荐作品。科普影视动画类已征集了 100

    多部。入围优秀奖科普图书 18 种,提名奖科普图书 40 种。为了体现评奖活动的公平、公开、

    公正,现正在向公众公示。 (摘编自中国科协网站)

    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最终发展方向

    作为当前国内电子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物联网被业界视为下一个超万亿元级产业,很多

    地方都把物联网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对此,中国工程院物联网项目

    总体组专家、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院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

    发展的方向,国家对此当高度重视。

    邓中翰说,不应将物联网仅仅当作一个技术热点,它实际上是信息化时代最终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是中国真正的战略新兴产业,是一个机遇,它能使我国信息

    产业有可能超越国外。邓中翰表示,目前信息产业主要应用在媒体、游戏、娱乐、电子商务领

    域等第三产业中,而物联网作为最新的网络技术,将会进一步对农业、工业这样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发展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即互联网时代带动更多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物联网的

    兴起将联动第一、第二产业。

    邓中翰认为,现阶段物联网有希望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如果我国能够在

    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加快发展,将带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次战略机遇——通

    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农业、医疗、安全等基础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摘自《光明日报》)

    国务院公布三网融合试点名单:12 座城市入选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称,下一步将会同广电总局等部门抓好试点示范,推动“双向进入”,按

    照职责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各项工作,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务院办公厅于 7 月 1 日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

    大连市等 12 座城市。其它试点地区(城市)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

    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广东省深圳市、四川

    省绵阳市。

    学会总部编 第 9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根据国务院规划,2010 年到 2012 年为三网融合试点阶段,2012 年到 2015 年进入推广阶段。

    在试点阶段的三年,在试点城市内,电信运营商要与有资质的广电集成播控方合作发展 IPTV

    业务。 (摘编自新浪科技)

    中国多项科技飞速发展 超级计算机系统挑战美国

    据《文汇报》报道,中国近年来在核聚变研究、载人航天、LAMOST 大视场扁学望远镜以

    及“星云”超级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已在国际处于前列位置。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 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第一个全超导非圆

    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整个项目的自研率在 90%以上,取得了 65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和成果。来自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评价,EAST 将是一个对世界聚变研究生成重要影响的先进

    科学设备;它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具有全超导磁体和主动冷却结构的托卡马克,能实现稳态

    运行;EAST 是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已是众人皆知。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基础必须是,

    综合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水平高,有一定的财政支持,有一批从事航天科技事业的骨干人才队

    伍,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神舟七号在 2008 年成功发射,太空人翟志刚实现中国

    人首次太空行走,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LAMOST”,是当前世界上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

    的天文望远镜。LAMOST 开创了一种新的望远镜类型,LAMOST 型施密特望远镜,打破了大

    视场望远镜不能兼有大口径的瓶颈,被国际上誉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径望远镜最好的方

    案”。

    2010 年上半年刚研制成功的“星云”高性能计算系统,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三台实测性

    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综合计算速度排名世界第二,峰值计算能力名列全球第一。拥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星云”,令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霸

    主地位。” (摘自科学网)

    广电发布 NGB 十年规划:五年达到电信网水平

    近日,由 NGB 总体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 B)自主创新战略

    研究报告》出炉。报告首次提出 NG B 十年发展规划,明确 NG B 发展分“三步走”,到 2015

    年建设规模化的、具备 NG B 主要功能和技术特征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和监管网络,“从功

    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摘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

    中国科学家获本年度世界互联网界最高荣誉

    清华吴建平教授成为乔纳森·波斯塔尔奖得主

    在第 78 届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 IETF 大会上,国际互联网协会今天将 2010 年乔纳森·波

    学会总部编 第 10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斯塔尔奖颁给中国科学家吴建平教授。

    在颁奖仪式上,国际互联网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莫尔高度称赞吴建平在中国互联网技

    术进步和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及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阿莫尔在颁奖大会上说,20 年前,吴建平就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及其在中国

    未来社会改革、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带领团队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

    先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学术网 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纯 IPv6 试验网 CNGI- CERNET2,在互联网体系结构设计和管理、路由和交换、真实 IP

    寻址和过渡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积极推动了中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发展,并且对全球互

    联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强调,吴建平多年来工作和培养的优秀互联网技术团队,不仅在

    中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积极参与 IETF 学术活动并且在成功开

    发多项国际互联网标准 RFC 中表现优异。

    1998 年,国际互联网协会用互联网先驱和技术大师乔纳森·波斯塔尔的名字命名奖励,每

    年评选一次,以表彰为互联网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在每年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

    IETF 大会上颁布,是国际互联网界的最高奖。从 1999 年开始,国际互联网开创性人物先后获

    此殊荣。

    吴建平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专家委

    员会、网络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 973 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

    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他表示,获得这个奖项,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

    际互联网组织对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肯定和表彰。“抓紧以 IPv6 为基础的下一代

    互联网的研究与建设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当务之急。” (摘自《科技日报》)

    通信工程专家——陆建勋

    陆建勋(1929 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主要从事长、中、短波及

    水下无线通信的研究,主持研制的特种通信系统已装备到我国海军新型舰艇中;开拓了我国长

    波通信的科研领域;主持了国家重点工程中的远程通信系统和多种通信装备的研制工作;在极

    低频、超低频和短波抗干扰通信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陆建勋,祖籍浙江杭州,1929 年 9 月 11 日生于北京。 1935 年入北京虎坊桥小学、后转入

    育英小学学习。1941 年考入北京市育英中学,成绩优良,1947 年从育英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

    学电机系,学业突出而获奖学金。从中学时代起,陆建勋就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自己动手制

    作单管机、超短波发射机、示波器等。1950 年 11 月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在海军司令部通信处

    任机务组长,带领全组修理了大量缴获来的美式电台、雷达等供应前线部队,支援了一江山岛

    的解放和援朝部队的装备,1953 年和 1955 年荣立一等功 1次、集体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1 次。

    学会总部编 第 11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1955 年 8 月在海军 701 厂任技术股长。1958 年 10 月调海司通信部组建技术处任工程师,主管

    科研计划。1959 年随考察团到苏联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考察,考察了苏海军通信装备和超长波

    电台,了解了国外无线电发展水平,回国后拟订了我国海军通信的装备体系草案。1960 年参与

    组建通信部下属的通信、雷达研究室。1961 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61 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

    成立,该研究室划归七院, 陆建勋调到第七研究院 706 所八室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此

    间他们将陆用超短波电台改为海用,受到舰艇部队的欢迎;他们研制的数字化多路移相电传终

    端不但被海军采用,而且也被陆军、空军采用,多次换代更新,延续多年。1968 年以这个研究

    室为基础成立了舰船通信研究所(七院 722 所),陆建勋先后任副所长、所长。他主持了某型导

    弹海上试验岸船、船船通信分系统的研制工作,研制成功多种新设备,为我国大型科学调查船

    提供了全新的装备,圆满完成了海上通信保障任务。他主持的某项专用通信系统,提出完全独

    立自主的设计思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全国大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

    务。1978 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1981 年被授予国防工业系统先进科技

    工作者,同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 年调第七研究院任院长兼党组书记,

    他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主持多个研究所进行民用大型数控石油测井系统的研制,为各大油

    田提供了国产新装备,目前已成为年产值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20 世纪 90 年代他担任我

    国某国防大型电子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大胆采用当时的新体系结构,在竞争中取得优胜并圆

    满完成了科研任务。陆建勋由于业绩突出,1992 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 年至 2004 年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委员,

    主席团成员;1985 年至 2002 年担任中国造船学会副理事长。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士,

    通信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现任第七研究院研究员,总装备部科技委顾

    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委员,空军院士顾问,广电总局高级顾问等;他还是清华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先后发表论

    文 80 余篇,出版译著 1部。

    陆建勋长期从事舰船通信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该项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50 余年来,他呕心沥血,拼搏在通信科研领域的第一线,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开拓新技

    术领域,取得一个个创新的成果。

    创新提出大功率超快速通信系统

    为了研制大功率超快速通信系统,他受组织上的委派,前往苏联进行技术考察,在深入研

    究苏方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后认为,这种体制抗多径能力差,误码率高,他主张

    不走仿制的道路,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己研制超快速通信系统的建议和全新体制的构思、方

    案和技术指标。在此后获国家批准的专案工程中,他担任通信工程总体组组长,负责通信系统

    总体抓总,组织联合攻关。历经 10 年艰苦奋斗,克服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厂停工、材料缺

    乏等困难,多方联系,亲自动手,整个系统终于在 70 年代研制成功并配套上船。与苏制系统比

    较,在远距离通信试验中,通信效果显著提高,当时被誉为“七朵金花”之一。

    学会总部编 第 12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开辟超长波通信科研领域

    超长波具有穿透海水的特殊能力,是水下通信的重要手段,但是岸上必须建立大功率超长

    波电台,投资巨大,工程复杂。早年,苏联曾提出要和中国联合建设兆瓦级大功率超长波电台

    的要求,这事关中国主权,周恩来总理为了解建设超长波电台的必要性和相关技术问题,指示

    海军派专家汇报,陆建勋奉命向周总理汇报,并一一回答了周总理的提问直到满意,不久周总

    理做出超长波电台由中国自己建设的重大决策。陆建勋的汇报无疑为周总理的决策提供了重要

    依据。

    在我国大功率超长波电台的建设中,陆建勋潜心研究,在组织和主持某发射天线的设计研

    制中,实现了较高效率。由于建设超长波电台耗资巨大,无限增大发射功率在经济上和技术上

    都不合算,为了提高效费比,他利用最新技术,研制了一套新型的超长波通信系统,使接收机

    误码率大幅降低,相当岸台功率增大若干倍,此项技术成为以后大规模应用的坚实基础。在超

    长波领域,他组织完成了我国某型固态超长波发信机和全半导体收信机等的研制,填补了国家

    空白。他还开展了极长波通信系统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创和推动了我国长波领域科研的全面进

    展,同时积极开拓极低频超低频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

    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通信系统装备任务

    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在海上的长距离双向通信顺畅, 陆建勋承担了“岸船、船船通信分

    系统”的工程总体论证和技术抓总任务,经过 10 余年的奋斗,组织 722 所研制了一系列技术复

    杂、难度大的船用新设备,并正式装备远洋船队,保证了远洋船队与岸上指挥中心间的长距离

    通信全时畅通,胜利完成我国某重点试验的海上通信保障任务。

    在国内某大型电子系统工程中,要求有多节点、多种手段联网,难度大、规模大、技术要

    求高。陆建勋组织七院电子技术研究所进行研究、论证、先期开发,主张采用新的体系结构方

    案,从而在国内同行竞争中获得成功。他被任命为工程总设计师,经过近 10 年的辛勤工作,该

    工程已成功装备部队。

    积极推行“火炬计划”

    陆建勋在任七院院长期间充分发挥研究院的综合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在院所建立了

    21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他针对当时我国的石油测井技术设备的实际情况和七院的技术开发

    能力及综合优势,作出可以研制与国际竞争的同类测井设备的正确决策,与中原油田合作,开

    发研制数控测井系统设备。该工程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他担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兼总工程师,

    发动全院 6 个研究所和院部通力合作。经过努力,所完成的设备仪器可与世界先进的测井系统

    仪器兼容,性能相当,经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系统设备工艺成熟、

    质量好、结构合理、可维性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他也因此获部级特等奖。现在

    该设备已实现产业化并批量生产多年,年产值超过亿元,并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供应各大油田,

    该工程也开辟了多个研究所联合开发高新技术的道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会总部编 第 13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致力于新技术开发和创新工程

    陆建勋从研究院院长职位上退居二线以后,仍常年奔波活跃在新技术研究领域。1995 年他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过多年对外技术交流和引进还促成了一项重大工程项目。1998 年,

    他担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负责咨询工作,他积极组织多次“院士行”活动,组织院

    士们到工厂、院所参观考察,进行技术交流,作学术报告,提出发展改进意见。2000 年至 2004

    年他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并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他

    积极负责地为院士们服务得到好评。他在中国工程院还承担了多项咨询研究任务,其中 2000

    年由他和中国科学院马宗晋院士等联合完成的“利用极低频/超低频无线电波进行地震预报及

    地下资源探测系统的方案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极有应用价值的创新工程,2004 年由中国工程院

    正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推荐并报曾培炎副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现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列入“十一五国家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十二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他

    在繁忙的工作中并没有忘记前沿科学的研究,近年他从事抗干扰通信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

    全新概念的抗干扰通信体制,经研究试验成功,正式样机通过鉴定和试验得到好评。通过该项

    目的研究,他在 2005 年还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现在他还在继续探索研究该项目第二代的重

    大改进提高。

    在工作中,他十分注意和关心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他勇于创新、学风严谨、求真务实、谦

    虚谨慎、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范,为青年树立了榜样,带出了一支科研生力军。他还培养

    了 6 名博士和多名硕士。

    50 余年的奋斗,陆建勋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科技工作

    者学习的楷模。(刘和)

    简 历

    1929 年 9 月 11 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47 年 9 月—1951 年 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学习。

    1950 年 11 月 入伍参加海军。

    1951 年 3 月—1955 年 8 月 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机务组长。

    1955 年 8 月—1958 年 3 月 任海军 701 厂技术股长。

    1958 年 3 月—1961 年 10 月 任海司通信部工程师。

    1961 年 10 月—1968 年 5 月 任国防科委七院 706 所第八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8 年 5 月—1978 年 1 月 任七院 722 所筹建组成员。

    1978 年 1 月—1983 年 12 月 任七院 722 所副所长、所长。

    1983 年 12 月—1993 年 12 月 任七院院长、党组书记。

    1994 年 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1995 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年 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委员。

    学会总部编 第 14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主要论著

    1 陆建勋.移相电报的数字式极性重合相关解调终端机的研制报告.1965

    2 陆建勋.XXX 工程短波收信信噪比的计算.1974

    3 陆建勋等译.现代通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4 陆建勋.计算机控制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1980

    5 陆建勋.五二 O 工程总体技术方案.1988

    6 陆建勋.XXX 自动化指挥系统总体方案.1993

    7 陆建勋.高频自适应瞬间通信体制的原理与发展展望.1997

    8 陆建勋.极低频用于大地参数测量的可行性研究.1997

    9 陆建勋.舰艇电磁兼容性与通信体制的未来发展.1997

    10 陆建勋.潜艇的深水通信技术.1997

    11 陆建勋.高频自适应瞬间通信先期验证演示系统.1998.5

    12 陆建勋.高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1999.5

    13 陆建勋.信息战条件下高频通信新体制研究.1998.12

    14 陆建勋.核公文包和潜艇深水指挥通信.2000.1

    15 陆建勋.极低频/超低频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与展望.2000.7

    16 陆建勋.电磁脉冲武器的防护.2002

    17 陆建勋.潜艇战略通信发展探讨.2003.3

    18 陆建勋.大深度潜艇水下指挥通信技术.2004.2

    19 陆建勋.新型 ABCS 数据链的原理与特点.2004.4

    20 陆建勋,刘尚合.磁脉冲防护技术咨询研究报告.2004.12

    21 陆建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2004.12

    (摘自《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 2》)

    《电子元件与材料》(月刊)

    第 29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总第 221 期)

    研究与试制

    SiC 改性 Mg2SiO4 陶瓷微波衰减性能的研究•••••••••••••••••••••••••••••••••••••••••••••••••••••••王国强 李晓云 丘泰(1)

    Fe/Al2O3/石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曾国勋 张海燕 葛鹰等(4)

    镀 Ni 硅酸钙镁晶须对屏蔽涂料电磁性能的影响••••••••••••••••••••••••••••••••••••••••••••••••••••管登高 孙传敏 林金辉等(8)

    BiVO4 对 Ta 改性 Ba3Ti5Nb6O28 陶瓷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郑兴华 林佳 梁炳亮等(12)

    Y 和 Cr 共掺杂 BiFeO3 陶瓷的多铁性能研究••••••••••••••••••••••••••••••••••••••••••••••••••张国喜 黄焱球 李桧林等(16)

    学会总部编 第 15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复合助烧剂对 CaO-BaO-Li2O-Sm2O3-TiO2 陶瓷低温烧结和性能的影响••••••••••••••••••••••••••••••••••••••••••••••••••张小良 黄金亮 孙露

    等(20)

    Ag@SiO2 核壳结构颗粒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陶国胜 陆春华 倪亚茹等(24)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郑志刚 钟喜春 余红雅等(27)

    铁磁性微晶玻璃的制备••••••••••••••••••••••••••••刘建安 张梅梅 刘常富(30)

    Tb3+:SiO2 光转换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邱红娟 陆春华 倪亚茹等(33)

    PECVD 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潘德芳 苑进社 秦国平等(37)

    高介电常数 Ta/Al2O3 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马立波 朱绪飞(40)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超细球形铝粉浆料••••••••••••••••••••••••••••••••••••••••••••••••••马亚红 张宏 徐晓宙等(43)

    sol-gel 法制备 Yb2O3 掺杂纳米 SnO2 及气敏性能研究••••••••••••••••••••••••••••••••••••••••••••••••••牛新书 邓伟娜 孙静霞等(46)

    水性粘合剂对 Ni-MLCC 流延成型的影响•••曹秀华 仝晓玲 付振晓(50)

    缓蚀剂对提高腐蚀箔比容的影响••••••••••••••••••••••••••••••••••••••••••杨富国(54)

    微量 Co 对低银无铅焊料润湿及界面反应的影响••••••••••••••••••••••••••••••••••••••••••••••••••王宏芹 王玲 符永高等(57)

    无铅松香芯焊锡丝中新型助焊剂的研制••乐燕群 司士辉 张华丽等(60)

    综 述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进展••••••••••••黄华伟 王晓敏 许奎等(63)

    高密度 3-D 封装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顾勇 王莎鸥 赵建明等(6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l/3Co1/3Mnl/3O2 的研究进展••••••••••••••••••••••••••••••••••••••••••••••••••王亮 王武林 刘兴泉等(71)

    (《电子元件与材料》编辑部)

    《电波科学学报》(双月刊)

    第 25 卷 第 3 期 2010 年 6 月

    紧凑型共面波导馈电的双极化槽天线••李 越 张志军 陈文华 冯正和 405

    低轮廓高效率的印刷复合空馈阵天线•• 吴知航 章文勋 贺 祥 符道临 409

    植被分布式 SAR 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建模与分析••李廷伟 梁甸农 黄海风 415

    大气波导电波传播模式方程求解的 Shellman-Morfitt 改进算法••余飞群 黄兴忠 422

    圆柱体圆锥体共形相控阵设计••朱 旗 王义春 陈艳丽 龚 晨 428

    室内环境中人手对 MIMO 信道容量影响的实测研究••王 煊 李正夷 杜正伟 龚 克 436

    具有低截获概率的新型阵列天线•• 刘姜玲 王小谟 441

    预编码 Alamouti 方案多天线系统性能研究••陈 强 庄铭杰 445

    有源压制干扰背景下的雷达目标空域极化检测•• 刘 勇 戴幻尧 李永祯 王雪松 453

    新型超宽带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设计与实现••黄健全 褚庆昕 刘传运 460

    高频电路辐射干扰快速分析与预估方法••赵阳 罗永超 颜伟 赵波 李世锦 陆婋泉 邱晓晖 466

    一种宽频带背腔式四臂螺旋模微带天线••张 锋 纪奕才 方广有 472

    学会总部编 第 16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增强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共形可重构天线阵••李文涛 黑永强 史小卫 477

    互补码在高频地波雷达中的应用研究••毛 滔 夏卫民 王希勤 陈伯孝 485

    电离层参数短期预报的综合模型••柳 文 冯 静 孔庆颜 焦培南 贺晓莉 491

    双基地 MIMO 雷达发射阵目标角度估计•• 刘红明 何子述 李 军 499

    智能天线基带幅度加权波束赋形及其 CDMA 应用性能分析•• 贾向东 李 凡 郑建光 505

    海上实测大气折射率起伏特性研究••程显海 孙 方 赵振维 513

    非理想阵元极化特性对干涉仪测角的影响及修正••戴幻尧 刘 勇 周 瑞 徐振海 王雪松 519

    低复杂度相干分布源二维 DOA 解耦估计方法••郑 植 李广军 滕云龙 527

    返回散射电离图智能判读••李 雪 冯 静 邓维波 焦培南 534

    增强端射天线阵列的研究••姚国伟 薛正辉 李伟明 任 武 538

    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系统天线设计••吴江牛 赵志钦 龚 伟 陈国平 聂在平 543

    具有 RCS 减缩效果的超宽带仿生天线••刘 英 姜 文 龚书喜 洪 涛 548

    径向线馈电网络的模式转换与单模传输条件分析••李相强 刘庆想 赵 柳 张建穹 553

    一种超宽带非对称共面波导-槽线转接器的研究•• 陈 鹏 李晓明 房少军 王钟葆 559

    一种改进的多载波系统均衡算法••王 超 赵东峰 周贤伟 杜利平 564

    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的 FDTD 数值模拟••王芳芳 张业荣 569

    有效降低计算量的粒子滤波多用户检测新方法••韩雅菲 梁国龙 付 进 殷敬伟 574

    传播散射网络模型在电离层波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张 蓓 方广有 李廉林 579

    一种低信噪比下的 ISAR 成像实现方法••陈文驰 刘 飞 585

    连续波穿墙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新算法••丁一鹏 方广有 590

    基于 MSK 功率谱的甚低频发射系统频率特性研究••董颖辉 蒋宇中 张 静 597

    基于分形概念的方向图可重构蝶形天线设计••王安国 王 鹏 刘 楠 董加伟 603

    (《电波科学学报》编辑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月刊)

    第 24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学术论文

    基于差分进化小波神经网络的多维非线性系统辨识•李 目 何怡刚 谭 文 (599)

    LXI 仪器系统时钟同步算法分析与实现•吴树奎 王家礼 詹劲松 (605)

    模拟电路层次聚类故障分析与马氏距离故障诊断• 黄 亮 侯建军 刘 颖 (610)

    基于神经网络的锥光全息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研究•任淑艳 杨永刚 段海龙 李 静 (616)

    基于微焦点 X 射线源的相位衬度成像实验研究•武 杰 陈家璧 张学龙 程静海 (621)

    TOA 模式下消除观测站位置误差的移动台定位新方法•徐 波 陈建云 李献斌 刘建勋 (626)

    改进的 Yoon 自适应加权立体匹配算法•王富治 黄大贵 (632)

    学会总部编 第 17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Turbo 码的并行算法研究•崔琳莉 杨 帆 彭启琮 (638)

    基于粒子滤波的无人机航迹预测方法研究•刘志花 李淑芬 李宝安 (643)

    不确定数据 Top-k 查询算法•周 帆 李树全 肖春静 吴 跃 (650)

    普适计算中的定位隐私保护研究•刘 恒 王铁军 孙 明 周明天 (658)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 FPN 与规则权值优化新方法•邹见效 王厚军 舒 军 凡时财 (667)

    基于两级信道化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丁 丽 熊 辉 唐 斌 (673)

    基于互信息最小的非线性混合胎儿心电信号提取方法•任东晓 叶 茂 殷 英 朱远翔 (680)

    车轮热轧轮胚尺寸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洪占勇 杨永跃 邓善熙 (686)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低功耗两线制涡街流量计•罗清林 徐科军 刘三山 (692)

    业界动态

    Agilent Infiniium 90000 X 系列示波器荣膺 Electron d’Or 2010 年度创新大奖• (604)

    福禄克推出全新 1594A/1595A 超级精密电阻测温仪• (615)

    泰克中国 2.0 战略助力客户迎接经济复苏• (685)

    NI 发布新产品将 LabVIEW 连接到工业网络• (691)

    学术活动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征文通知• (698)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辑部)

    《电子商务》(月刊)

    2010 年第 7期总第 127 期

    资讯 P4-9

    观察 P10-15

    10 实名之靴终于落地/庄也

    12 电子商务——家纺品牌国际化的科技之翼/谢国娥 朱蔚琳

    14 对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的研究分析/陈丹霞

    市场透视 P16-17

    16 中国数据中心建设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周震刚

    专题 P18-20

    18 从电子商务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赵洁

    新营销 P21-27

    21 浅析长尾理论对网络营销的影响/龚芳

    22 基于网络消费心理分析的网络灯具营销策略/朱雯

    24 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零售业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青岛利群为例/王勇

    26 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代文锋

    学会总部编 第 18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E 行聚焦 P28

    28 2010 年华为赛门铁克解决方案巡展开幕/胡思

    视角 P29-35

    29 C2C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性浅谈——以淘宝网为例/胡尊让 袁妙 王智毅

    30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彭光辉

    34 吉林省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水平分析/张玉智 秦兴

    信息安全 P36-43

    36 电子商务风险及控制方法研究/赵春燕

    38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毛成功

    40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电子商务风险分析/曾鹏艳 邓灵斌

    42 电子商务犯罪风险的刑法规制/谢嗣强 邢玉凤

    应用研究 P44-48

    44 面向合作伙伴选择的中文 Web 信息获取系统研究/邱云飞 邵良杉 那宝贵

    47 石油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杨勇 吴海燕

    技术应用 P49-65

    49 二维码在高端饮品行业中的应用分析/马娜 王璐

    51 RFID 在机场货运管理中的应用/赵鸣 冯凯宙 顾超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研究/吴艳红

    56 一种高速轨对轨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设计/董鹏举 谢冲

    59 数字集成电路参数测试仪的设计及实现/张建国

    61 认知无线电频谱合作检测技术/沈梅香

    64 基于正交化算法的均匀圆阵空时二维谱估计/李雪静

    人才 P66-96

    66 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周任慧

    68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李萍

    70 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戴建中

    7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策略的探讨/吴鸭珠

    74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刘莉萍

    76 高校校园电子商务构想/柳瑶 桂学文

    78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李俊

    80 创新型电子商务市场应用实验室建设研究/钟子建 徐丽娟 刘一鸣

    82 “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实践——调查分析报告/李丽 王艳

    83 高校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黎强

    学会总部编 第 19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84 预防考试作弊的探索/曾庆珠

    86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索/王淑梅

    88 网络教育规模经济问题研究/胡桂贤 李正东

    89 新时期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思考/孔超

    90 组建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发展/丁明利

    92 高校校园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探讨——基于“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谢印成 高杰

    95 ASP 在英语教学网站的应用/张瑞强

    (《电子商务》编辑部)

    《液晶模块应用》

    作者:毛学军 ISBN:978-7-121-10803-7 出版日期:2010-05 定价:¥35.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由五个项目组成。项目一制作了一个可以设置时间的倒计时器,显示部分

    使用 HT1621 驱动控制的 6 位数显液晶显示模块;项目二制作了一个可以设置时间的万年历,

    显示部分使用 HD44780U 驱动控制的 1602 字符点阵液晶显示模块;项目三制作了一个简易的

    窗口评价器,显示部分使用 T6963C 控制的 12864 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项目四制作了一个

    简易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显示部分使用 3.5in TFT 彩色液晶显示模块;项目五制作了一个可以进

    行语音提示的温/湿度及时间一体化显示系统,显示部分使用带触摸屏及硬件汉字库的 4.7in TFT

    彩色液晶显示模块。

    本书适用于从事电子产品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实训教程。 

    《例说识读 PLC 梯形图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孟庆涛 ISBN:978-7-121-10815-0 出版日期:2010-05 定价:¥39.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以西门子 S7-200 系列 PLC 为例,从识图的角度出发,以常用的基本的 PLC

    梯形图为实例,详细地介绍以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循环移位、移位寄存器、顺序和循环控

    制、跳转子程序指令为主线或以它们的组合为主线编写的 PLC 梯形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以帮

    助广大电气技术人员、电工人员提高识读 PLC 梯形图的能力。

    本书编写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适合自学 PLC 的工程人员阅读,也可提供相关院校师

    生参考。

    《Protel DXP 2004 入门与提高》

    作者:刘祖明 ISBN:978-7-121-11064-1 出版日期:2010-06 定价:¥38.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当前最受欢迎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 Protel DXP 2004 SP4,结合大量具

    学会总部编 第 20 页 共 21 页

  •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学会主页 http://www.cie-info.org.cn / 中国电子学会简报 2010 年第七期

    体实例,详细介绍了原理图和 PCB 设计技术。书中根据原理图和 PCB 设计流程介绍了原理图

    和 PCB 设计的基本操作,编辑环境设置,元器件封装生成,PCB 生成,布局布线,以及各种报

    表的生成等。本书各章内容均以实例为中心展开叙述,在举例的同时,作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

    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许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第 2版)(含 DVD 光盘 1 张)》

    作者:胡斌 ISBN:978-7-121-10901-0 出版日期:2010-06 定价:¥39.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写成的,加入了动手实验篇和扩展阅读篇,详细介

    绍了常用的 11 大类数十种电子元器件,介绍元器件的识别方法、电路符号识图信息、主要特性、

    重要参数、典型应用电路、检测方法、修配技术、更换操作、调整技术等相关知识。以电子元

    器件为轴心,详细讲述电路识图方法和修理技术,使电子技术初学者轻松步入电子天地。

    (电子工业出版社)

    学会总部编 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