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时事简讯》:2011年/第1期 亚太经社会为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提供服务 们2011年第一季度的《时事通讯》的主要内容是“绿色经 济”。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大多数经济体在能源消耗方面居 高不下,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攀升以及对可替代能源产 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最近,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及其产生的海啸 在次区域造成的不幸的核事故使人们重新质疑核能的安全性。 这次核事故凸现了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环境保护、人身安全 保障和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生产出足够的能源来维持这 种增长和繁荣的复杂关系。从这次灾难中汲取的一个重要的教 训是在提高世界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效率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共 同协作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进一步加深可再生能源的 多元化。 次区域中不断增长的经济体所造成的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已 经远远波及到其他国家和次区域。所幸的是次区域的各国政府 和民间社会正在快速有力地推动“绿色的”即在长期中可持续 的经济增长。此“绿色增长”的核心就是减少气候变化以及社 会经济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这期《时事通讯》中,我们强调了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关于 绿色经济增长的一些挑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希望这期 《时事通讯》的文章能够就相关话题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 点和信息,而且能够增强各年龄层以及各行业人们的一个意 识——像所有脆弱和珍贵的事物一样,我们的星球需要温柔 的呵护和细心的照料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有和珍惜这 个家园。一如既往,我们欢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彼得 · · 拉瑞 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主任 Issue 2011/1 April 2011 1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SRO-ENEA) Economic and Socia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简要回顾以绿色增长促进绿色经济的历史进程 2011 -2012年间,世界将为迎接其在努力寻找实现全球可持续性 的解决方案中的另一块基石做好准备。这一基石就是为纪念里约 环发大会20周年而定于2012年6月4-6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可持 续发展大会。在1980年代,世界严重低估了可引发全球性危机的 一些迹象,尤其是严重低估了臭氧层消耗、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丧失等迹象所揭示的危险。而在1990年代初形成的紧迫感则促成 各方共同制订出了若干份著名蓝图:《21世纪议程》和三项里约公 约,亦即关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防治荒漠化的三项公约。为 了迎接里约大会二十周年,全世界重温了里约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政 治承诺,并计划绘制一份新的路线图:“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 下实行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理念已被各方确认为是通过提供 新的增长引擎和使经济在运行时减少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压

April 2011 Issue 2011/1 - Homepage | ESCAP...2011-2012年间,世界将为迎接 其在努力寻找实现全球可持续性 的解决方案中的另一块基石做好准备。这一基石就是为纪念里约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时事简讯》:2011年/第1期

    亚太经社会为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提供服务

    我们2011年第一季度的《时事通讯》的主要内容是“绿色经济”。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大多数经济体在能源消耗方面居

    高不下,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攀升以及对可替代能源产

    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最近,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及其产生的海啸

    在次区域造成的不幸的核事故使人们重新质疑核能的安全性。

    这次核事故凸现了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环境保护、人身安全

    保障和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生产出足够的能源来维持这

    种增长和繁荣的复杂关系。从这次灾难中汲取的一个重要的教

    训是在提高世界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效率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共

    同协作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进一步加深可再生能源的

    多元化。

    次区域中不断增长的经济体所造成的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已

    经远远波及到其他国家和次区域。所幸的是次区域的各国政府

    和民间社会正在快速有力地推动“绿色的”即在长期中可持续

    的经济增长。此“绿色增长”的核心就是减少气候变化以及社

    会经济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这期《时事通讯》中,我们强调了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关于

    绿色经济增长的一些挑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希望这期

    《时事通讯》的文章能够就相关话题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

    点和信息,而且能够增强各年龄层以及各行业人们的一个意

    识——像所有脆弱和珍贵的事物一样,我们的星球需要温柔

    的呵护和细心的照料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有和珍惜这

    个家园。一如既往,我们欢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彼得·凡·拉瑞

    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主任

    Issue 2011/1April 2011

    1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SRO-ENEA)

    Economic and Socia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简要回顾以绿色增长促进绿色经济的历史进程

    2011-2012年间,世界将为迎接其在努力寻找实现全球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中的另一块基石做好准备。这一基石就是为纪念里约

    环发大会20周年而定于2012年6月4-6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可持

    续发展大会。在1980年代,世界严重低估了可引发全球性危机的

    一些迹象,尤其是严重低估了臭氧层消耗、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丧失等迹象所揭示的危险。而在1990年代初形成的紧迫感则促成

    各方共同制订出了若干份著名蓝图:《21世纪议程》和三项里约公

    约,亦即关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防治荒漠化的三项公约。为

    了迎接里约大会二十周年,全世界重温了里约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政

    治承诺,并计划绘制一份新的路线图:“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

    下实行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理念已被各方确认为是通过提供

    新的增长引擎和使经济在运行时减少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压

  • 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实行绿色经济的现状

    力来应对最近发生的多重危机——粮食、燃料和金融危机以及

    气候变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在涉及环境可持续性的全球讨论中,关于绿色经济的讨论的一

    个起点是:确认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生态系统是脆弱

    的。1966年间,肯尼思•鲍尔丁提出了“地球宇宙飞船”中的“宇

    航员经济”术语。象一艘宇宙飞船一样,地球是一个封闭式系统,

    “该系统中每一部分的产出是与其他部分的投入相对应的”。因

    此,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宇宙飞

    船经济”模式,其中可供提取或污染的任何东西的储备都是有限

    的,此种经济在运作时不能超出这一界限。因此,必须在有限的

    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生命支持机制的界限内,寻找一种方法来维

    系此种经济自身的运作。这一观念与首次由阿波罗8号于1968年

    12月所捕获的蓝色而脆弱的完整地球星球图象相当吻合。自1968

    年始,世界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始了新的讨论,结果是通

    过了《斯德哥尔摩宣言》,并于1972年设立了环境规划署。随后,

    环境署提出了“生态发展”这一术语,亦即“对生态无害的发展”

    的简称。然而,这一术语当时并未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其原因

    可能是各方认为这意味着要把其各自的发展活动置于生态考虑

    之后。而且在那个时期内,各种基本的环保机构以及环保政策和

    技术亦尚未成形。

    尽管如此,“生态发展”这一术语随后还是被“可持续的发展”一

    词所取代。“可持续的发展”这一术语最初是由自然保护联盟/环

    境署的《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于1980年提出的;于1987年发表的

    布伦特兰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一观

    念。该报告中所阐明的定义是:“能够满足本代人的需求而同时

    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一观念通过

    1992年的里约大会获得了指导原则的地位,用以指导各方努力使

    环境与发展、或使发展与环境和谐共进。

    自2000年代中期始,“绿色”一词便栩栩如生地逐步成为可持续

    发展讨论的一项中心议题。2005年间,亚太经社会提出了绿色增

    长的理念,特别是以此作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

    切实可行的工具。这一理念推动通过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绿

    色产业和市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绿色税收和预算改革、以及

    对自然资本进行投资诸种方式,来提高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在

    2007年以来发生的多重危机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开拓

    性贡献变得尤为切题,并巩固了许多政府所提出的绿色新政概

    念。实行绿色新政的目的是指导刺激性开支投向绿色部门和各

    种相关活动,从而在经济复苏进程中由于国民经济向资源节约、

    更绿色的模式转型而获得额外的红利。为进一步支持全球绿色

    新政,联合国系统在环境署的领导下,于2008年间启动了绿色经

    济倡议,其三个支柱是:1)计算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价值

    并将之列为国家和国际决算的主要项目之一;2)通过绿色岗位和

    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创造就业;3)能够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各

    种手段和市场信号。环境署针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在改善

    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的同时亦能显著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

    性的经济。这不是一个标示静态和内涵单一的术语,而是一个不

    断发展演变的、内涵丰富的术语,其中囊括各种支持一个和多个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做法和手段。

    过去二十年间,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经济迅速增长,社会进步显著。然而,由于次区域大多数经济体是建立在材料和能源密集

    型的经济构架之上的,这使得次区域显著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以

    环境退化、尤其是自然资源的消耗为沉重代价的。经济结构的这

    种特点给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而且致使经济容

    易受到燃料和商品价格上涨波动的影响。最近,次区域各国已加

    强了实现绿化经济增长的国家政策。在中国,2002年提出的国家

    “循环经济”计划在最近的2011-2015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再次

    得到重申,旨在解决过去几十年来迅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

    退化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费。在大韩民国,自2008年年

    中期以来,“低碳、绿色增长”的愿景在加强经济的绿化和活力

    以及在知识层面带头开展关于绿色增长的全球讨论方面始终发

    挥着关键作用。日本政府于2008年宣布了走向“低碳型社会”的

    愿景,目的是要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其对矿物燃料的

    依赖。

    然而,次区域在提高经济的生态效率(或资源效率)方面依然面临

    着巨大挑战。亚洲开发行、亚太经社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

    即将共同出版的报告《2010年亚太环境可持续性》中揭示了在东

    2

  • 亚和东北亚提高经济增长生态效率的重要性。根据该报告,东亚和

    东北亚六国2005年国内材料消费总量为224亿吨,占2005年亚洲及

    太平洋区域国内材料消费总额350亿吨的63%。在本次区域各国中,

    中国已成为本区域最大的原料消耗国,占所有消耗材料的一半以

    上。也就是说,仅中国在2005年就消耗了大约180亿吨。特别是巨大

    的基础设施投资使中国占到了全球水泥生产的45%以上。

    与此同时,大多数国家已通过减少每1美元的国内材料消耗而降低

    了经济的材料使用密度。尤其是中国和大韩民国,已分别将其每

    1美元的国内材料消耗降低了2.0%和3.1%;而俄罗斯联邦在1990-

    2005年期间则出现了6.0%的增长。东亚和东北亚各经济体的能源

    密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东北亚各

    经济体总体而言能源使用密度有所下降。以每单位能源使用的国

    内总产值来计算,中国、蒙古和俄罗斯联邦在1990-2007年期间已

    把其各自经济体的能源使用密度分别显著降低了144%、80%和37%。

    然而,2007年间,中国、蒙古和俄罗斯联邦每单位能源使用的国内

    总产值(分别为3.5美元、2.58美元和2.94美元)仍然大大低于日本

    3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易受多种危机的影响:1)外部经济和金融冲击;2)以石油价格波动为标志的资源危机;3)气候变化产生

    的各种不利影响和不可持续的快速城市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所

    预示的生态危机。亚太区域要维持其快速增长,就不能只是单

    一地注重增长的数量和尽可能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产量,而

    是必须同时注重提高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质量。

    亚太区域必须把量的增长与提高其快速增长的经济、生态和社

    会质量结合起来。(1)增长的经济质量:包括具备应对石油价

    格冲击、外部金融危机和内部制约因素的韧力、能源有保障、

    加强增长创造就业的功能、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等;(2)增长

    的社会质量:须具备包容性、缩小收入差距、保护弱势群体、提

    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3)增长的生态质量:包括具备应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蓬勃旺盛的生态系统、提高资源和生态

    效益、以及改进水资源管理。

    要提高增长的生态质量(绿色增长),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目

    前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生产和消费方式。我们的经济的“有

    形”结构,例如交通运输系统或能源系统、城市设计或人造环

    境等,把各国社会固定在一种不可持续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及温

    室气体排放的格局之内,因此必须根据生态效益概念重新设计

    和改造这种结构。经济的“无形”结构,例如价格、生活方式、

    技术和管理等,也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以使各国社会转而朝

    着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在此方面,为了启动绿色增长,政府

    必须缩小以下两种差距:市场价格与生态价格之间的价格差

    距,以及短期价格和长期惠益之间的时间差距。

    要对经济和社会的“有形”以及“无形”结构实行根本性转变,

    就必须有坚定的政治领导,作出有远见的和令人信服的承诺。

    还需要政府、私营部门和民众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

    私营部门必须把增长方式向绿色增长转变视为商机,而不是抵

    制这种转变;而民众则必须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对进行这种变

    革给予政治支持。如果绿色增长得到政府、商业界和民众之间

    伙伴关系良性循环的支持,就能够有效地开展。政府必须建立

    一种包容性政策框架,以使绿色增长变为一种商机,尽可能扩

    大绿色增长给民众和商业界带来的惠益,同时降低所涉成本。

    要提高增长的质量以及向绿色增长方式过渡,亚洲及太平洋各

    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结构转变不能只由一个

    国家率先进行,因为其短期费用和负担可能使先行者的竞争力

    受到不利影响。只有整个区域共同着手改变现行方式,才能有

    效地促进这种转变。因此,亚太经社会作为一个区域委员会理

    应负有的一个使命是,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各经济体向提高增长

    质量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方向转变,并通过这一进程支持在亚

    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各项千年发展目标。

    郑来权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环境与发展司司长

    提高增长质量,走向绿色增长

  •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7.88美元)和大韩民国(5.45美元)。

    为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绿色经济,需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制定

    并实施具有创新性的政策,开发和采用创新技术。要走向绿色经

    济,就需要掌握新的科学和政策知识以及前沿技术,需要所有利益

    攸关方采用新的做法,这些要素基本上普遍适用于各个社会和国

    家。因此,要开发和运用此类知识型的资源,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

    和利益攸关方之间积极开展学习,从而节省时间以及机构和财政

    成本。各国之间这种携手合作的必要性当然也适用于东亚和东北

    亚,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能力起到互补作用。由于本次区域各经济体

    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源头,因

    此这些经济体走上绿化经济之路将有助于本次区域较小型经济体

    (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蒙古)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毗邻经济

    体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经济和环境负担。此外,本次区域在绿

    色经济上的合作还将给这两个较小的经济体带来机遇,找到一条

    替代型道路──低材料密集度经济。鉴于东亚和东北亚各经济体

    的多样性,不可能找到一种同样适合于所有这六个国家的单一发展

    模式。然而,促进绿色增长和发展绿色经济是本次区域各经济体

    在应对全球和地方环境挑战的同时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绿色经济是传统产业经济为因应环境可持续性与人类健康需要而产生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

    经济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已不仅是一国政府极力推行

    的执政理念,更是各国参与下一轮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选择。

    在过去的30年里,从粗放到集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

    中国政府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的施

    政方略,并从三方面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二是提高能效,三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发展可再生能

    源更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引擎、关键环节和长久动力。

    中国新能源的繁荣发展表明了明确的国家目标,有效的价格机

    制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是促进新能源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

    素。此外,促进新能源使用的本地化也对实现新能源对能源

    消费做出贡献至关重要。2010年,中国实施了“108新能源示范

    县”项目,还有另外100个县市将于2011年加入该项目。希望中

    国所展示的强大的新能源生产能力和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可以

    为中国未来巨大的能源需求提供解决办法。

    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与世界各国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一样,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

    展,离不开政策指导和相关产业规划的支持。2005年《可再生

    能源法》的颁布,建立了较完整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推进

    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09年初,新能源发展被正式纳

    入国家十大产业规划之中,而新兴能源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

    200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合2.25亿吨标煤,占全年能

    源消费总量的7.3%。当然众所周知,风电和太阳能光伏是中国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两大产业。2009年,风电新

    增装机13.8千兆瓦,累计装机25.8千兆瓦(见图表一)。据最新统

    计,2010年中国风电新增和累计吊装容量分别约为18千兆瓦和

    45千兆瓦,同比增长30.4%和74.4%,风电上网电量超过了500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100%。

    得益于欧洲市场的拉动,以及转化效率的提高,中国的光伏

    产业在2004年之后飞速发展,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

    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的太阳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具

    体地,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发货量达到8千兆瓦,同时总太

    阳能装机量达到500兆瓦。

    4

    ( 接第5页 )

  • 5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挑战与建议

    面对蓬勃的发展和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应清楚的意识到,中

    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毕竟尚处年幼阶段,问题和挑战需要正视

    和面对。首先,虽然中国已成为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

    的制造大国,但是由于本土的光伏市场发展有限以及大型风

    电场上网困难的原因,地方对这两种技术的使用是十分有限

    的。大约有10%的风力发电装机量没有投入实际并网发电。同

    时,光伏转化效率低和多晶硅产能产量有限所造成的太阳能

    发电高成本问题限制了光伏发电的使用量。与风机制造业相

    比,光能发电的高成本问题使得中国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并

    不是那么雄心勃勃。最近日本发生的核事故使得人们再次对

    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产生疑问。中国政府可能需要依靠核能以

    外的新能源以实现2020年的15%非石化燃料的目标。

    第二,缺乏质量控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了中国可再生能

    源产品的质量问题。风机制造业正面临例如风机倒塌、组件

    寿命低等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已经限制了风电产业的规模,

    甚至危及投资者对风能发展的信心。

    第三,国际贸易争端对中国新能源拓展海外市场造成了压

    力。2010年美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对中国国内新能源

    补贴进行审查的要求,欧洲光伏产业也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

    电池版提出反倾销调查。虽然这两起诉讼最终没有成立,但

    是他们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质量意识和国际业务协调能

    力提出了要求。

    因应以上挑战,中国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技术方面应注意

    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设计研发能力,健全检测认证体系,积

    累电场运营维护经验,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储备;电网方面

    应重视分布式发电的研究和规划,积极促进分布式发电系

    统在中国的推广;政策方面尽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高质

    量检测和问题分析的管理;产业方面应帮助企业提高国际

    贸易的法规认识和抗风险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

    支持和服务。

    总之,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关键核心角色的绿色经济的引擎

    作用在经济危机之后,已日益突显。中国绿色经济市场潜力

    巨大,预计未来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约为2013年预测GDP

    的15%1。中国将由

    此成为全球最大

    的绿色技术、产品

    和服务市场之一。

    预计在今后五到

    十年中,中国的可

    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工业将蕴含巨大的

    潜能来吸引投资并得到显著发展,并将与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提高能效一起,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共赢。

    马玲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政策及国际合作主管兼REEEP东亚秘书处执行副主任

    张木梓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家俱乐部主任助理

    0

    5000

    2009

    25805

    13803

    2008

    12020

    6153.7

    2007

    5867.4

    3311.4

    2006

    2554.7

    1287.6

    2005

    1267.1

    506.9

    2004

    760.2

    196.8

    2003

    563.4

    98.3

    2002

    465.1

    66.3

    2001

    298.8

    57.2

    2000

    341.6

    77.3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cumulative capacity(MW) new capacity(MW)

    1见普华永道和上海美国商会编制的《中国绿色科技报告》。

  • 6

    自李明博总统宣布本国要走“低碳和绿色增长之路”的新愿景以来,大韩民国便一直积极地致力于实施一项绿色增长战

    略。在这一雄心勃勃新愿景下,韩国正在努力把其传统的经济

    增长模式转变成为一个善待环境的增长模式,并为此打造绿

    色产业,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绿色就业的定义是:有助于保护

    或恢复环境质量、避免未来对生态系统的损害的就业。绿色就

    业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因此努力创造绿色就业机会将是

    21世纪内的一个重大的经济推动力。

    为切实实现低碳经济增长的国家愿景,大韩民国于2009年2月

    16日正式设立了绿色增长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法定任务

    是:讨论与努力实现绿色增长有关的所有课题,并推动在中央

    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就如何推进绿色增长进行相互协

    调,同时亦负责制订《国家绿色增长战略》及其《五年期执行

    计划》。绿色增长总统委员会在“低碳和绿色增长基本法”

    于2010年4月14日正式颁布之后取得了正式的法律地位。

    根据绿色增长总统委员会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执行计

    划,在推进实现绿色增长方面共涉及以下四个主要层面:1)绿

    化各关键产业部门和推进实行绿色工业;2)研制绿色技术和

    开发绿色增长引擎;3)开发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运输;4)实行

    绿色生活创新。在绿化关键产业部门和推进绿色工业方面,大

    韩民国政府计划扩大绿色产业园区,把其数目从2009年的5个

    增至2013年的10个,并在2013之前与各中小型公司建立起绿色

    伙伴关系。此外,大韩民国政府还计划绿化9个重大产业部门,

    诸如钢铁和石化产业,从而使绿色产品在其总出口量中的比重

    从2009年的10%增至2013年的15%,并逐步建立资源循环的经济

    产业结构,从而把资源循环使用率从2009年的15%增至2013年

    的17%。

    为研制绿色技术和发展绿色增长引擎,大韩民国政府采取了若

    干项举措。在这些绿色技术举措下,推动开发了诸如LED光电

    技术、充电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以及经过改进的

    轻水反应堆模式等若干项绿色技术,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和为整个经济创建新的增长引擎。此外,由于实施了各种财政

    刺激措施和对绿色公司提供了支持,预计到2013年时在绿色技

    术方面的研究开发投资量将增加20%。

    对于大韩民国而言,实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运输是推进实

    现绿色增长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所涉及的另一个主要方

    面。将通过修建绿色政府办公大楼、学校和福利设施等推动

    建造绿色家园和建筑物。此外,还将鼓励更多地使用大众交通

    和自行车,并为此改进公共交通系统、征收交通拥堵费、以及

    到2018年时在全国范围内修建自行车道路网。通过这些努力,

    绿色增长总统委员会预计,公共交通的使用量将从2009年的

    18%增至2013年的22%,而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使用量亦将从

    2009年的1.5%增至2013年的5%。

    最后,实行绿色生活创新也是实现绿色增长的一个重要层面,

    因为广大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自愿参与对于切实实现绿色增长

    而言至关重要。低碳生活方式将由绿色商店和碳标识来推动。

    全国范围内的绿色商店数目将从2009年的387个增至2013年的

    600个,从而到2013年时使全国绿色采买总量达到4万亿韩元。

    此外,预计到2013年时附有碳标识的产品数目亦将增至500个,

    从而帮助广大公民更好地进行低碳绿色采买。与此同时,还将

    通过大众媒体发起诸如绿色启动和绿色能源家庭的全国绿色

    宣传运动,帮助广大公民熟悉和掌握绿色增长的理念、以及在

    日常生活中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

    金正仁

    中央大学产业与创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

    大韩民国:旨在推进低碳和绿色增长的国家政策

  •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7

    免责声明本出版物中所列包括信息、数据、数字和图片在内的所有资料均不意味着联合国秘书处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

    其中所提及的公司名称和商业产品并不意味联合国对它们表示赞同。本出版物中提出的观点、数字和估计数均由负责撰写本通讯稿内容的人士负责,因而不应将之视为必然反映了联合国

    的观点或已得到联合国的赞同。

    俄罗斯目前面临着综合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很明显的是蕴含着多种矿产资源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在未来几十年间

    将成为其主要的增长地区。政府和私营公司已规划了将在东西

    伯利亚地区开展的大批项目,意在发展经济和提高当地民众的

    生活水平。这些项目包括:开发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煤炭、铀和

    铁矿石,建造油气管道、碳氢化合物加工设施、钢铁和金属冶

    炼厂、以及铝冶炼厂。

    尽管已确定了这一经济发展规划,但取得该经济发展与大自然

    之间的平衡是毋庸置疑的。除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外,西伯利亚

    地区还拥有另外一种资源──可能有助于实现这一平衡的最

    为重要的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具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能。

    我们可凭借水资源建设绿色、无碳经济,同时采用获益于低危

    害排放的、成熟的、高效的和业经证实为环境友好型的技术。

    为了确保充分注重环境问题,新规划的所有水电站都应遵循由

    一流的独立专家所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准则。

    目前西伯利亚地区的水电站发电量是每年800亿千瓦时,约占

    其总发电量的一半。而燃煤电厂则需要燃烧超过3,500万吨的

    煤炭,排放出8,000-9,000万吨碳,才可达到相同的发电量。西

    伯利亚地区内尚未开发的巨型河流资源有可能实现每年高达

    3,0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从而轻而易举地满足本地区及更远

    地区预期建设的新项目的电力需求。

    邻近的中国也一直在大力推进其经济增长。目前该国拥有世

    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力部门,其2010年的9,000亿瓦产能中超过

    7,000亿瓦是通过煤炭能源产生的。同俄罗斯一样,中国也已充

    分认识到减少其碳排放的必要性,并已承诺至2020年时使其

    经济的碳强度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40-45%。为此,中国不仅着

    手推动各种清洁技术的使用,而且还大力与其邻国俄罗斯开展

    合作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

    由于中国与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地理位置上邻近,这意味着通过

    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发电所产生的清洁、可再生和无碳的能源可

    有效地替代中国燃煤电厂所产生的能源;水电站所具有的灵活

    负荷能力使得我们无需每日24小时持续运转对环境有害的燃

    煤电站,而且这些水电站同时亦具备有利的条件,有能力应对

    中国峰荷与离峰需求之间的大幅波动。

    眼下俄罗斯仅利用了该国20%的水电潜能;我们预计这一数字

    将在未来几十年间出现显著增长,而这些新增长将主要源自东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水电资源。我们有责任确保能以可持续

    的方式管理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财富,从而长远地造福于当地

    居民。

    阿尔乔姆·瓦林奈茨

    En+集团总裁

    * 本文系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俄罗斯国家委员会(环境署俄罗斯委员会)

    提交。该委员会是一个非商业性、非政府性质的伙伴关系组织,系依据环

    境署与俄罗斯联邦的一些政府机构以及科学界和商界之间商定的联合倡议

    于1994年设立。作为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署俄罗斯委员会启动了

    一个“绿色倡议”项目,旨在促进俄罗斯各私营公司树立环保意识。所建立

    的网络中包括分别来自En+集团、ECOS公司、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合

    会、Metropol公司集团、Gazprom公司等私营企业和公司、以及其他一些

    企业公司的若干代表。

    俄罗斯:让绿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色彩*

  •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e SRO-ENEA Office

    ESCAP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17th Floor Meet-You-All Tower,

    Songdo Techno Park, 7-50 Songdo-dong, Yeonsu-gu, Incheon City, Republic of Korea

    http://northeast-sro.unescap.org │ [email protected]

    On 13 November 2010, members of the UN community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met with U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and Madame Ban in Seoul

    during his official visit to attend the G20 Summit. Mr. Ban briefed the UN community on the outcome of the G20 Summit while UN representatives provided

    the Secretary-General with an update on current and upcoming UN activiti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e subregion.

    Mr. Peter Van Laere Director 032-458-6601 [email protected]. Eugene Gherman Deputy Director & Senior Economic Affairs Officer 032-458-6619 [email protected]. Sangmin Nam Environmental Affairs Officer 032-458-6603 [email protected]. Ka Fa Wong Programme Officer 032-458-6620 [email protected]. Yejin Ha Economic Affairs Officer 032-458-6621 [email protected]. Yuko Kitada Associate Social Affairs Officer 032-458-6607 [email protected]. Alisher Mamadzhanov Associate Environmental Affairs Officer 032-458-6610 [email protected]

    SRO-ENEA Past Events & Meetings17 May 2010, Incheon, Republic of Korea Inaugural Ceremony of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of UN ESCAP

    18-20 October 2010, Daejon, Republic of KoreaUNESCAP Subregional Training/ Workshop on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of MDG Statistics for effective use in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2-3 November 2010, Hunchun, ChinaExpert Group Meeting on Nature Conservation in Transboundary Areas in North East Asia

    13 November 2010, Seoul, KoreaUN Community Gathering with U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22-23 November 2010, Incheon, Republic of KoreaIntergovernmental Consultation Meeting of the ESCAP Sub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20-21 January 2011, Incheon, Republic of KoreaExpert Consultation Meeting on NEASPEC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5-28 January 2011, Ulaanbaatar, MongoliaConsultation Meetings with Counterpart Organizations of Mongolia

    8-11 February 2011, Beijing, ChinaConsultation Meetings with Counterpart Organizations of China

    SRO-ENEA Upcoming Events & Meetings12-14 April 2011, Ulaanbaatar, MongoliaHigh-level Asia Pacific Policy Dialogu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maty Programme of Action and other Development Gaps faced by the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LLDCs)

    19-21 April 2011, Ulaanbaatar and Zamyn-Uud, MongoliaInception Meeting for NEASPEC project on Implementing the Regional Master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ust and Sandstorms in North-East Asia

    6 May 2011, Republic of KoreaThe Launch of Economic & Social Survey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1, Seoul, Republic of Korea

    17 May 2011, Incheon, Republic of Korea1st Anniversary of SRO-ENEA

    19-26 May 2011, Bangkok, Thailand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67th Session of the Commission